分享

阴阳消长_《伤寒说意》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12-15

伤寒,热少厥微,

其厥第觉指头寒冷,是热退而阴复也。

但默默不欲饮食,时觉烦躁,此热犹未除也。

迟至数日,小便利而色白者,方是热除也。

除则烦去而欲食,其病为愈。


若厥而作呕,胸胁烦满者,此甲木之冲逆。

甲木既逆,乙木必陷,陷而生风,疏泄失藏,其后必便血也。


热除则病愈,而不宜全除。

如伤寒,脉迟,六七日后,反与黄芩汤,尽彻其热,

脉迟为阴盛,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

腹中寒冷,应不能食,而反能食,此名除中。

中气除根,而居膈上,故暂时能食,必主死也。


若其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下见泄利,

是热少寒多,阴进而阳退也。


凡阴盛而厥利者,当不能食,

若反能食者,恐为除中。

观其食已索饼,不发暴热者,

知其胃气尚在,未尝外除,必当自愈。


盖厥利而能食,必是阳复而发热。

阳复之热,续在而不去,

除中之热,暴来而暴去。


恐其厥后之热,暴来而复暴去,便是除中之病,

迨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

是前非暴来而后非暴去,

期之旦日夜半必愈。


以先发热六日,后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

并先之发热六日,亦为九日,

厥热匀平,日期相应,

此阳已长而阴不进,故期之旦日夜半愈。


若后三日脉之,而脉仍见数,其热不罢者,

此阳长之太过,热气有余,

必郁蒸血肉,而发脓也。


凡见厥逆,必病下利,

后见发热,则阳复利止,

再见厥逆,必当复利。


若厥逆之后,发热利止,

阳复当愈,而反汗出咽痛者,

此阳复之太过,

内热郁蒸,外开皮毛,而上冲喉咙,

其喉必痹塞也。


若发热无汗,

是阳不上行,下焦温暖,

利必自止。


若下利不止,

是阳复之太过,积热下郁,

必伤阴分而便脓血。


便脓血者,

热不上冲,其喉不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