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热贴”坑骗了无数中国父母?儿科医生的大实话刷爆朋友圈!

 昵称33555554 2019-12-15

天气逐渐变凉,感冒发烧的孩子多了起来。不知何时起,退热贴已经成了发烧“标配”。

不管多少度,精神怎么样,发烧的娃几乎人手一贴。如果娃不愿意,小娃就趁其不备贴,大娃就苦口婆心地劝……

“退热贴”到底有多火呢?在双十二老母亲的购物车里,它必须拥有姓名。

在药店和便利店里,它也是被摆在黄金位置的“宠儿”。

觉得它是“入冬必备品”的家长不在少数!

而近来,一则题为《“退热贴”骗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帖子在朋友圈热转,文中称“退热贴起不到降低体温的作用,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过敏”。一时间,这个家中必备的退热产品,成为各大育儿群的热门讨论话题,不少人年轻爸妈陷入纠结。

1

本质上是局部物理降温

家长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觉得它是“降温神器”:

也有人觉得效果不明显:

那么,退热贴对孩子发烧退热是否有帮助呢?
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陆小霞表示,退热贴作为辅助降温的方式,冰凉感会让孩子舒适一点,但不会帮助退烧。家长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孩子发热分为高热、低热,如果在38.5度以下、且没有热性惊厥史,家长可先选择物理降温。”陆小霞主任说,医生首推的是温水浴,通过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可使孩子皮肤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而家长常用到的退热贴,也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通过凝胶层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后,通过热平衡交换原理,有助于散热。

陆小霞表示,这种方式会让发烧的孩子感觉舒适一点,但不会帮助退烧。有的退热贴说明书上明确,“3个月以下儿童禁用”,但她常在专家门诊遇到1、2个月的宝宝使用退热贴,有的甚至身上同时贴几片,她都建议赶紧拿掉。

“孩子如果是过敏体质,家长又不知情,就有皮肤过敏的可能。”陆小霞表示,作为辅助降温方式,家长使用退热贴也无可厚非,但建议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小宝宝因贴退热贴引发皮肤过敏的案例时有发生

2

退热贴未被纳入指南

虽然退热贴几乎家家必备,但尴尬的是,国内外指南都没有承认过它的退热作用。

我国儿童发热指南——《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16)里,关于孩子发热处理部分,并没有退热贴的身影。

在国外,不论是加拿大儿科医生协会(CAPS),还是美国儿科学会(AAP),还是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NICE),都不曾提到过退热贴。

3

发烧会“烧坏”脑子?

“看着孩子发烧,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不然烧坏脑子怎么办?”不少家长给孩子用退热贴,是出于这样的担忧。更有些精明的厂家,把退热贴叫“护脑退热贴”,成功忽悠家长掏钱。

其实,除非细菌、病毒进入脑子里,分别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一般单纯发热不会烧坏大脑。

人体内的温度会通过血液的流动达到平衡,不可能通过给额头的一小块皮肤降温来降低颅内的温度的。

其实,退热最主要的原则是让孩子舒服。退热贴给额头局部带来的这种凉意,有的娃感觉舒服,用一用也没问题;有的孩子不喜欢冰凉黏黏的感觉,再考虑到过敏因素,家长就没必要一律强行为之了。

4

孩子发烧,怎么办?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不要只关注体温,还要看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

陆小霞主任说,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是某种疾病的症状,是机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正常的防御反应。孩子体温升高,可以减少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所以,发烧在一定意义上讲,对孩子的病情恢复是有利的。

如果孩子体温低于38.5℃,只要精神状态好,家长不用过于紧张。如果低烧且精神不好,家长就要警惕了。

如何应对孩子发烧?

3个月以内的宝宝——带去医院就诊

3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为孩子还太小,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处理不及时容易使病情变严重,需特别谨慎。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38℃,就应带他去医院就诊。

3个月以上的宝宝:

如果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还不错,可先在家观察。家长可以用开窗通风、适当脱减衣物等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同时让宝宝多喝水。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或者虽然未到38.5℃,但精神状态较差,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可以给宝宝使用退烧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退热药,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服用退烧药后,家长需用心观察,如果在服用退烧药后,2岁以下的孩子仍持续发烧,应尽快带他去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