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论文化输出,只谈复古风潮

 DavidCCH 2019-12-15

数月前,一位女性朋友在刷哔哩哔哩时第一次看到了李子柒,她被这种复古的生活方式给惊艳了。因为在现实生活自嘲为社畜的她,自己真的只是资本社会的一颗小螺丝。

在李子柒这种「自给自足」式的原始生活方式上,她找到了一种别样的消遣。她幻想自己做口红纸、做胭脂,逃避自己被消费主义训化的事实。

实际上,这种对原始生活方式的追寻,只是当下复古网络流行文化的一个分支。

我在她之前热衷于在Youtube上观看「男版李子柒」 Primitive Unique Tool (越南泳池哥),这种节目更加接近于《荒野求生》,却又不同于《荒野求生》充满挑战和任务,那样功利。这种视频就像李子柒,没有动作戏和硬科普,甚至不需要字幕和解说。

主人公只是在南亚丛林搭建自己的小窝,一天劳累过后,在自己挖的泳池里洗个澡,然后就上简易床睡觉。

这种挑战大自然只为自我满足的故事,让我想起《人类简史》里对农耕文明的反思:

人类走出原始打猎生活模式,进入分工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品质其实是下降的。人类打猎作为掠食行为,只需要伺机而动,相比于日复一日重复的农耕劳作,可说是非常悠闲自在和高效了。

这种追溯到原始状态的节目大受欢迎,体现出当代人对分工社会的疲乏和抵触。不过并不是所有反思都会像李子柒和 Primitive Unique Tool 这样回到远古,在当下复古流行文化中,例如「蒸汽波」「LOFI」「City-Pop」和「飙学家」等现象,只是将时间指针往前拨动了一个刻度,他们也并不是完全反对消费主义,而是纯粹追忆某个时代,追忆一种感觉。

自从「蒸汽波」复古未来美学从北美、日本传入中国,网络上就充斥着一种「唯我独懂」的小资产审美情结,随后加之有流行歌手和网络购物平台滥用这种反资本主义元素,这个东西迅速就变成了主流。

名为「具象波」的博主讽刺并科普称:

现在被用来打广告的蒸汽波,最初意义却是讽刺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度繁荣,他们当时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追星追剧追动漫,喝酒蹦迪买买买,这种生活状态直接反映在流行音乐上面。

那个时候日本的流行音乐对于美国乃至世界都是一种风潮,结合了现代摇滚、融合爵士、还有Funk和Disco的影响,形成了80年代最为巅峰的音乐——City-Pop。

但很快在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破碎了,人们的生活不再以享乐为目的,所以红极一时的音乐也就被抛弃了,不过这种逝去的东西却给当时还年幼的80、90后编织了大部分的童年回忆。

这批在互联网和消费主义包围下长大的孩子,如今重新看到当时的家庭录影带、画质渣渣的大头电视,关于未来的幻想、以及伴随童年的游戏,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蒸汽波正是用这样失真的效果和不完美的听觉,唤醒了屏幕前一代人的怀旧情绪、快时代下的焦虑情绪……

追忆往昔所要寻找的那种感觉,用年轻人流行语说就是:有内味了!

正是人们追寻逝去,才成就了《野狼Disco》火遍大江南北,才有了「80's Remix」 风潮,有了「飙学家」现象风靡。

人们在试图逃离当下,但是事实上,却没人能够完全脱离现实:短暂爆红后的歌手「老舅」,也需要跟土味明星「Giao哥」牵手炒作;MCN博主李子柒田园生活内容,其本质目的也是为了给淘宝店引流。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困惑的时代,人们参与并创造流行,无论是怀旧还是恶搞,他们都不想被别人定义,不想被读懂。反感被定义,这是许多人反感「文化输出」话题的根源。

也许人们只是简单的累了,艺术创造和社会批判在其中并不清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观察,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