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影片《摩登时代》看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昵称32229807 2019-12-15

多年以前,我便对影片《摩登时代》有所耳闻。众人皆对卓别林的艺术成就连连称赞,称这部默片为“不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始终未曾看过,感到十分遗憾。

在6月3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当学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曹水群老师组织全班同学一同观看了《摩登时代》的经典片段。欣赏到了心仪已久的影片,我心中暗暗欣喜。

影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时值经济大萧条时期。卓别林饰演的查理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日常工作就是拧机床上的螺丝。工作量大而休息时间又被严重挤压,高强度而毫无人性可言的劳动使得查理最终走火入魔——他疯了!疯了的查理见到一切貌似螺丝的东西都想去拧一下,不管是工友的鼻子还是街头行人衣服上的纽扣,都成了他拿着螺丝刀追赶的对象。

导致查理精神失常的社会机理究竟是什么呢?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影片《摩登时代》所表现的就是通过提高劳动强度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资本家尽可能缩短工人的休息时间,以延长其工作时间。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工人休息的时间越少,创造的价值量就越大,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影片中的一个细节就表现了这一原理:在难得的休息时间,影片主人公查理刚刚准备点一支烟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厂长就立即将其召回岗位,命令其继续工作。

流水线拧螺丝的工作强度如此之大,致使说话或者拍打飞到脸上的蛾子都不能够。工作强度越大,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越大,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再创造。通过《摩登时代》这一影片的放大镜,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实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文 | 崔亦阳  外语学院18尼本班

指导老师 | 曹水群

编辑 | 朱震

审核 | 刘俊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