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生之将死”,活着是一种寄托,死是一种归宿

 360QAQ 2019-12-15

情绪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在人生中,真正困扰一个人的并非是某一些事情,而是他的情绪。

人的一生是永远不会回头的旅程,在每一个时间点都会经历不同的事情,事情从他的生命中流过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回忆,就已经变成了过去。

但是“过去的事情”为什么会对一个人产生伤害呢?就是因为情绪的存在

因为他揪住这些事情不放,即便很久之后,仍然把那些事情搬出来烦扰自己,这才是最糟糕的。

如同人对生死的态度,生命有生就有死,生之顺应,死之坦然,这本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就是因为有了惧怕生死的情绪,所以人生便会多了许多痛苦。

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最悲哀的是因生命的短暂而生的负面情绪。

南怀瑾:“生之将死”,活着是一种寄托,死是一种归宿

人知道这一生将会死,却很难接受生之将死这一个问题,所以就过度惧怕生死,越是恐惧越是担忧,人生越是痛苦。

有一个老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对于一个人生来说,最影响他的就是对于生死的恐惧,他越是恐惧,身体越会出现问题,人生越是痛苦,甚至某一些时候,疾病和死亡都是被自己的情绪吓出来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活着是一种寄托,死了是一种归宿。

初听这句话,好像是一个悲观的态度,但是道出的也是人生的本质,其中蕴藏的也是坦然顺应的智慧和道理。

天地苍茫,天地存在了多少年?而人只不过是极其细小的一个节点中的角色。

人从自然中来,最后又归于自然之中去,人只是这个世间的过客,不能永远的存留。但是许多人都不能坦然顺应这一个规律,无法认知客观,无法顺应自然,给自己产生的也是苦恼的情绪,这对于生命来说才是最大的亵渎,这也是人生糟糕的开始。

南怀瑾:“生之将死”,活着是一种寄托,死是一种归宿

庄子说过这样一段话: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大口出气来取得一些湿气,以吐沫相互湿润。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盛名,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生死问题是人生最大的困惑,也是人生惧怕的事情。

有这样一句话:在生死面前,所有事情都是小事。

平时很多人拘束于小事之中,但是当面临身体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又拘束于生死之内。

人们乐于接受生,但是难以接受死,如果能解决这一个惧怕的情绪,坦然的面对生活,才是对于生命最好的尊重,这样坦然顺应的态度,才是收获高质量的人生的根源。

生死由命,从不以个人的意愿而去改变,所以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就是解决惧怕死亡的情绪。

能够看透生死之后,去除人生荣辱毁誉的得失之心,就能真正的体会“相忘于江湖”的快乐。

《菜根谭》中说: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试着想一下,在没有出生之前,哪里有什么相貌,又想想死了之后还有什么形象,那么原先的念头都会冷却消失。内心也会寂静现出本性,自然可以超然物外,悠游于形体之外。

人来到世上是偶然,走向死亡是必然。

所以,面对生死有一种悠然自得对待生命最好的态度,只有认清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才会不畏惧死亡,才能够好好的活着,把生命演绎的更加淋漓尽致。

最重要的更多了一份坦然顺应,有一份明心见性,有一份随遇而安,这样才不虚度此生。

文|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