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与新零售的本质为何?

 莉莉莉莉莉莉1 2019-12-15

零售——大数据的新疆域

时下仿佛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就像当年人人都在谈大数据一样。在不同场合上,对人工智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经历了互联网20 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去驱动一场“智能盛宴”。大数据的下半场已经到来,新零售的本质为何?数据又怎样驱动零售行业变革?且听品觉老师为你道来。

苹果的发布会上,花了很大篇幅介绍新的Face ID功能。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个有点炫酷的小把戏,那就大错特错了。利用原深感摄像头,将超过 30,000 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投射至面部,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为你的脸部绘制精确细致的深度图。这使得面部识别技术在准确度、安全性以及实用场景迈上了新的台阶。苹果的概念未必是最新的,但其影响力和场景普及的能力却是空前的。

大数据与新零售的本质为何?

“新零售”本质为何?

假设早上你从家步行至地铁,忽然想起明天是太太的生日。途中路经了一家首饰店,你在外面看了一下,便被其中一个橱窗里的一副耳环吸引了。你走进店里,看了多个款式,但不是价格太贵,就是不知道太太会不会喜欢。结果,因为赶时间上班的关系,你没能买上心仪的礼物。坐地铁去公司的途中,你还是不甘心,于是用手机淘宝又搜了一下,期望可以找到早上看到的心仪款式。可惜,你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副耳环是什么样子,于是你不得不重新花时间利用关键词搜索一下碰碰运气。结果,你如大海捞针一般毫无收获!

从首饰店的角度来看,肯定也想了解这些信息:每天都有什么人在店外经过?进店的顾客是熟客还是新客户?他们有什么喜好?他们是受什么的吸引进店的?他们有没有明确的需要,在店内看过什么,又买了什么?店员如何知道要不要推荐什么给这位顾客?即使顾客没有当场购物,有没有可能在其他渠道重新唤起他的需求?这些一直以来都是零售业梦寐以求想要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与新零售的本质为何?

在2016 年年底,亚马逊在西雅图开了一家“智能”超市。在里面,顾客不必在收银台排队结账,只要拿着商品走出店门,传感器便会探测出顾客选取了什么商品,从而自动地从顾客的账户上扣费。这两个标志性事件都已显现出,科技的发展已经给予了这个时代一个全新的机遇,人们的购物活动会变得越来越便捷。

倘若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普及,大量线上线下的消费者活动行为被大量收集和打通。零售商和消费者开始从应用中感知到当人(消费者)、货(商品)、场(渠道)这三种数据的高度连接所产生的“完美信息”及洞察力,而这意味着更贴心的服务和更多商机。这也是 “新零售”的本质。

大数据与新零售的本质为何?

数据才是“新零售”的内功!

亚马逊前些日子宣布计划以13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食超市。而一直对消灭实体零售商情有独钟的亚马逊,为什么却在三个国家拥有460 多家实体店。收购全食超市的举动更是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亚马逊在战略上的领先大家有目共睹:他们在1994 年看到了在线零售的潜力,在2006 年意识到了云计算的需求,最近又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其他企业。

收购线下零售企业表明,亚马逊又一次预见到了零售领域的新机遇。同样,阿里收购银泰集团( 百货/ 商场)、与苏宁电器达成合作、陪养出盒马鲜生(水果、生鲜)的业务,又发展了阿里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其手法与亚马逊如出一辙。更何况,线下数据仍然是零售业大数据中的一大缺口,显然,线上与线下关联起来的数据便是蕴含着巨大商机的聚宝盆了。

大数据与新零售的本质为何?

据报道,英国有三家大型连锁超市将在部分门店推出动态价格。这意味着,价格可以随着需求的变化而涨落,这就像上下班高峰时段网络约车的价格浮动一样。但动态定价策略本来就是亚马逊的看家本领!这些事例更说明了科技的边界正从线上转移到传统行业。这种尝试非常考验一家传统公司的大数据积累能力及数据更新能力,而这正好是轻资产技术型企业与重资产的传统企业相互合作的良机。

美国有一家创新公司叫Pattern.AI ,它利用大数据去帮助零售店运用Look-Alike算法,利用运营良好的门店的数据去预测下一家店的最佳地址。企业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懂得如何挖掘更多数据,并使用数据去驱动决策、流程、产品,甚至乎更多数据,让数据成为商业闭环系统中实现自我优化的原材料。由此可见,无人超市是一个智能商业的实验,目的是快速试错。

大数据与新零售的本质为何?

谁掌握“完美信息”,谁就掌握零售的未来!

数据行业一直秉承着一个理念:在“假设数据都是可获取的”基础上,思考问题。随着整个社会数据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人与物之间的高度互联,以前很多信息的盲点被快速解开。由不同领域积累下的数据形成的“完美信息”渐露端倪,这其实是一个数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完美信息”具有无限潜能,足以让人工智能催生各种智能场景,而零售行业只是一个开始。

大数据与新零售的本质为何?

智能时代,秉承“假设数据都是可获取的”这一思维方式,比别人更胜一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本文内容摘自《数据的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