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

 峨眉佛光 2019-12-15

在传统的农村老人眼中,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清规戒律”,比如在饭桌上吃饭,如果你用筷子敲击碗碟,就会受到长辈们的呵斥。

因为在他们眼中,只有讨饭的乞丐才会敲击饭碗求人施舍,家中小孩有这种“敲击碗碟”的动作,就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

在农村,类似这样愚昧的“禁忌”正在逐渐减少;但是并非所有的“禁忌”都是无稽之谈,比如有这样一句农村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你知道这句俗语表述的涵义都有哪些吗?

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

这句农村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其实有两种解读方式:

第一种解读方式:“冬”指的是“冬至”

在旧社会,不少传统家长都非常忌讳出嫁之后的女儿与女婿寄宿在娘家过冬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忌讳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其一,“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传统二十四节气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所以在不少农村地区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这样冬至这样重要的节日当中,如果女儿女婿寄宿在娘家过冬至,会与自己的夫家公婆相克,故而有此一说。用今天科学眼光看,这种解读方式非常愚昧无知,应当予以摒弃!

其二,在旧社会的传统观念当中,女儿女婿是“外人”;在一些北方地区,都有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在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当中,女儿女婿这样的“外人”留在娘家过团圆节,会让人说闲话,所以才会说“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

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

第二种解读方式:“冬”指的是“冬天”

对于旧社会的农村人而言,忙碌了大半年,唯有天寒地冻的冬天才能够稍事休息一下;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邀请自己外嫁的女儿回娘家居住一段时间。但是如果女儿在自己的娘家居住一整个冬天,那么就会物极必反。

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

一来,深冬季节,妇女都要里里外外忙碌着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为春节的到来做好准备。如果儿媳妇回到娘家居住不回来,这些家务活都会压在婆婆一个人的身上;这样的儿媳妇,会给人一种“不孝顺”的印象。

二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回娘家”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但是原生家庭当中毕竟还有弟媳或者嫂子,在娘家居住时间长了,也会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故而会有“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的说法!

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

综上所述,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对于如今的年轻人而言,孝顺父母虽然很重要,但是生活重心还是应该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面。

有些女儿女婿回到娘家,嘴上说的是孝顺父母;实际上吃父母的、喝父母的、用父母的,临走的时候甚至还要拿父母的;一来二去,将回娘家“尽孝”变成了“啃老”。所以这句农村俗语“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并非单纯迷信,值得现在的年轻人一看!

对于现在不少年轻人将回娘家“尽孝”变成了“啃老”的事情,你又是如何看待与解读的呢?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