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打不骂当好妈妈?写出畅销育儿书的专家用“关键5环节”解惑

 爱读书的二小姐 2019-12-15

看过一个问卷调查:

当你父母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

A、改 B、怕 C、恨

结果,40%的孩子选择了“怕”,60%的孩子选择了“恨”。

这出人意料的答案无不在提醒我们,以前父母想靠打骂教出好孩子的那一套已经不适用了。


替代打骂的多种方法,样样是法宝

对莫名升起的火气,很多妈妈也尝试过把它按捺下去,但问题是根本不奏效,而且一旦态度温和一点,孩子的表现就差强人意,甚至完全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妈妈没有掌握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技巧。

伊丽莎白克拉里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给出了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对不知道拿熊孩子如何是好的妈妈来说,真的非常受用。

用积极倾听代替“我认为”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儿童存在一定差异。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的行为背后代表着什么?很多父母其实并不能准确地得到答案。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笃定地觉得自己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并以此来教育孩子。而这个失误的判断,也往往成为亲子沟通的障碍,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困难。

举个例子来说,丽丽不喜欢吃鱼和青菜,所以晚上她吃饭吃得很少。丽丽妈看见了,却以为她是在吃饭前偷吃了小零食,于是就吼丽丽:你是不是又偷吃零食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听,整天不吃饭就知道吃零食,以后你别再指望我买零食了。

像丽丽妈这样,不弄清楚事情真相就开始骂丽丽,只会让丽丽觉得委屈和心寒,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相反地,如果丽丽妈能先问丽丽为什么不吃饭,那么听完丽丽的解释,也许她就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所以说积极倾听很重要,它能让我们了解孩子,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

当不能理解孩子的做法时,第一步就是要问清楚孩子这样做的原因,避免误会的产生。当孩子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故事时,最重要的就是边听边表示自己的兴趣,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用事先规定代替“不可以”小时候,妈妈经常用“你怎么能够”、“小孩子不可以”这样突如其来的指责来教训我,而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看见妈妈板着一张脸凶我。这样的场景,我到现在仍然记忆尤深,也让我后来做事情习惯畏手畏脚,好像妈妈的骂声随时会响起。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能帮助他们成长。如果妈妈觉得某些事情太危险,或者某些事情不应该做,最好能在一开始就和孩子定好规则。

用参与讨论代替“你应该”对孩子而言,参与感很重要。如果你直接给他下命令,他很可能就会产生下列的心理:

哼,妈妈太专治了,什么事情都要她说了算。

做孩子太没自由了,全都要听妈妈安排。

想让我乖乖听话,我偏不,你要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

因此,注意留给孩子参与决定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听同事讲过她儿子的故事:

小家伙正处在叛逆期,很反感同事的安排。冬天让他加衣服,他总是一脸嫌弃,然后趁同事没注意,把毛衣扔在床上。后来,同事也佛系了,认为儿子这么大,应该知道自己会不会冷了。于是,每次拿衣服时候,她就直接问儿子要穿什么衣服。后来,她发现儿子天冷了就会自觉地加衣服,她才觉得自己以前操的心,真的是瞎操心。

这么看来,放手也是一种让孩子变得懂事的方法。所以,妈妈切记不要给孩子大包大揽,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决定,这件事要怎么上手,那件事要怎么解决。

如果实在担心孩子,或者想让孩子尽可能按自己的意思来做事情,妈妈也可以把几个选择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做出最后的决定。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意见能被父母采纳,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而能够和父母站在同一水平,就代表着自己已经长大了,代表着自己能受到尊重,这会让孩子从心底因为自豪而心满意足。


不打不骂解决问题的五环节,你掌握了吗?

如何优雅地应对熊孩子的各种撒泼打闹,伊丽莎白克拉里提供了150个值得借鉴的好点子,归纳起来就是下面五环节:

1、界定问题,判断这个问题是属于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2、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试着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或者改变自己的期望来解决问题。

3、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可以从改变环境、调整计划、培养良好行为、用替代法等制止坏习惯等多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找出多个解决方案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解决方法,并根据孩子的建议调整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步骤。

5、评估方案,用一周的时间尝试这个方法,看是否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如果不起作用,就要重新进行选择。

拿“乐乐喜欢扔东西”举例。

如果乐乐只有2岁,那这就算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扔东西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此时如果妈妈总是为这件事发脾气,那妈妈就应该反省自己,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

但如果乐乐5岁了,还是习惯通过扔东西表达自己的不满,那这就是乐乐的问题了。这时候,妈妈应该思考的就是:乐乐知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可以的?要怎样才能改变乐乐的这个坏习惯?

比如,妈妈可以和乐乐商量,经过乐乐的同意后准备一个专门的“扔东西”场所,并和乐乐定下规则,想要扔东西,就只能在这个地方扔。通过改变环境和事先规定,就可以避免乐乐乱扔东西干扰其他人。

或许,这正如王尔德所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孩子不应该在棍棒下变成听话的棋子,而应该在释放自己天性的同时,学会独立,善良和懂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