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短融“一剑封喉” 的企业

 lwdalian 2019-12-15


PPP的玉盘珍馐


有投资者调侃,看了环保公司的PPP中标公告才知道中国原来还有那么个地方。

某西部一小县,年财政收入不到3亿,县长带队来北京招商:县城中心花园区要改,扩大,项目投资10亿;与市里连接的主干道加绿化景观带建设项目投资20亿;县域内的河流整体治理投资30亿,压根不提怎么回报,怎么还钱的事呀。俨然一个北京人傻,钱多、大捆的人民币找不到地砸,速来的感觉。

有官员直言,环保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支付能力和无限的环保责任之间的矛盾。北京、上海、深圳应该没有这个矛盾。

财政部、发改委PPP政策利好接踵而至,在行业里沉浸多年的民企环保看到了做大做强的希望,积累了太久的能量终于要爆发了。

东方园林喊出一年做3000亿PPP项目,2017年PPP项目中东方园林累计中标金额超千亿。有公司负责人说,环保行业公司负债率90%不算高,都是安全的。

欲毁之,必先使其狂之,疯之。

可以不干吗?

有限的污水厂,垃圾厂项目都被挟裹进PPP的项目大包中,只想要廋肉,对不起,没有。肥瘦搭配一起卖,肥瘦一锅端。玩了多年的成熟的BOT项目没了,都改成PPP项目。

PPP清库行动终于来了,引爆了涉足环保上市公司债务违约的导火索。只要粘上一个稍大些的PPP项就能决定一个民企的生死。

PPP项目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但通过自我调整,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收缩尚在企业可自我救赎的范围内。

茂林之间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一剑封喉的短融、超短融 

2016、2017年债市扩容。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三大债券市场中异常活跃。其推出的期限分别为270天的超短融和364天的短融,受到企业和各路资金欢迎,规模迅速扩大。短融和超短融融资额大,总额度可达到公司净资产的40%;一次可以发5亿以上;利率有时比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还低,可控制在4%左右;申请、审批手续简单快捷;各地大中小银行购买,无需授信。

今天陷入危机的上述环保企业在2016年2017年都发行了大量短融和超短融,环保企业的融资除了项目融资外,拓展了债券融资通道。

2018年中央坚决执行去扛杆的金融政策,钱袋子一下子就收紧了。以前,银行是这些AA评级短融、超短融债券的主要购买方。现在,银行只看信用评级为AAA的债,且要发行主体在银行获得授信,达不到AAA评级的债券,银行基本不看,其他购买债券的机构也基本参照银行的标准执行。

民企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大多是AA上下。国企控股,基本上是信用评级达到AAA的必备条件,国内信用评级达到AAA的民企屈指可数。

这短融和超短融是公开发行,不同于银行贷款可一对一谈贷款条件,这些债券到期必须刚性兑付,否则一纸公告,意味着向全市场宣告,公司无钱还债,陷入财务危机了,公司的融资环境将雪上加霜,无法正常经营。因为影响太大,所以各金融机构也盯着这些债券兑付的情况来决定对企业贷款的审批和放款进度。

5月20日,东方园林计划发债10亿元,但市场用脚投票,最终仅获5000万元融资额, 点燃了整个行业的债务危机。

盛运股份、东方园林、启迪桑德。。。。。。这些企业2018年都有大量的短融、超短融需要到期兑付。巨额的兑付需要发新债还旧债,需要滚动发行起来,减轻下兑付的资金压力,但市场上AA评级的债不管利率多少,处于无人问津的崩溃边缘。

有个别企业在半年内需要兑付的债券总额高达40多亿。

11月到期10亿,12月到期15亿,第二年1月到期15亿,三月到期5亿。。。。还有上百个建设工地在张开大口等资金。

融资成本已远高于行业平均收益,即使少数还能融到资的企业,拿到的利率也都在8-9%,这样的融资,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那是还钱呀,是来拆台,是抽血要命呀。在这腾挪周转中,一些企业直接暴雷倒下了。

一招毙命!

眼看她起朱楼,眼看她宴宾客,眼看她楼塌了。。。。。。

最根本的问题是这些企业玩了短贷长投。但居庙堂之高的短融、超短融审批主管部门,轻易放行一些公司在短期内发行如此巨额的短期债券,到期兑付日那么集中,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风险控制和监管责任了呢?

借贷的风险控制,民间有句俗语:你可以借高利贷,但你借不到足够的高利贷。

选择央企入主,成为解决债务困境的必然选择。

央企控股,公司的债券评级可以直接从原来的AA上调到AAA,公司的债券可以滚动发行,债券的违约风险可以解除,这是最主要,最现实的考虑。

另外环保民营上市公司引入并易主国资,依靠国资股东强大的实力,将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及业务运营风险,缓解股权质押及减持风险,多方面提升公司经营实力,这向市场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从目前看,央企入主的环保企业,资金状况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公司的战略,经营调整,资源的整合正在有序进行中。。。。。。

长期揽着瓷器活,一直没有金刚钻  

从全球角度,除了法国等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的市政公用事业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化。建设投资的主力军,基本都是政府在扮演重要角色,即使诞生了环保跨国巨头企业的法国也依然由相当比例的政府投资,企业运营。

有些国家在市场化一段时间后也都由政府陆续收回资产。而美、日等国则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界定为政府职能,市场化程度很低。中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考虑,走向了市场化改革,这其中民企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西方发达国家,环保行业属性是环境服务业,我们把环保完成了建筑业!玩成了一个严重依赖投资,融资、建设的重资产行业!

“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拼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开发能力,很多时候是要靠和某一个地方当届政府的关系,这是过去这十几年来我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体会。”一位大佬如是说。

也有观点认为环保没有规模经济性:单体一个污水厂规模3万吨和20万吨,有规模经济性。但同时在全国运营20多座水厂和运营100多座水厂,规模经济性难显现。污水厂,垃圾处理厂的财务费用和折旧占成本的70%甚至以上,电费10%上下,剩下的药剂、人员等可变运营成本非常小,运营效率的提升对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利润的提升关键还在项目贷款利率的高低和投资建设总成本的控制,这些和运营几乎没多大关系。

有什么样的金刚钻,才能去揽瓷器活呢?

笔者有次和三峡集团有关领导的交流中,三峡对自己做环保认识深刻:

1、三峡干环保不是三峡要干的,最高领导让三峡干的,国家一把手给一个企业定位,历史罕见,我们要不辜负重托;

2、要联合地方政府和更多资本方一起,采用一“城”一“策”的方式。环保需要资金量太大,尽管我们有资金,每年利润几百亿,信用评级很好,发债成本很低,3%上下。

投融资领域的政策和游戏规则,都是围绕国企制定,政府资源,资金,信用这些核心的竞争力民企天生不足,无法通过后天打禅修炼来弥补。

关键点位,民企短板明显。

 抵御风险的锦囊

环保产业的一个时代结束了。花拳绣腿,喊杀喊打的场景可能不再重现,取而代之的是高手之间盘腿而坐的化有形为无形的内功之战。上述企业还是主角,只是换了主人,换了打法,以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一批环保创业者已茁壮成长,在身旁敲锣打鼓助阵。。。。环境产业的前景依然美好!

当一个企业轻易拿到很多钱时,这个企业距离死亡将不远,不论钱的出处有何不同!这个魔咒背后,依然是不变的人性。


北京工隆建通智库

(总第40期)

首席讲堂|当前融资化债热点难点解析专题讲座

邀 请 函

【讲座特点】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讲干货、解决实际问题。

全部由薄著老师主讲。两天的课程,线上线下结合。

所有报名参会人员,自报名之日起,均邀请进入“系统学习政信融资业务群”,提前与政府、城投、金融人士共同学习,打牢基础。线下课程结束后,继续在群内与老师交流。

【主讲人介绍】

本次讲座由国内知名政信融资专家薄著老师主讲。

薄著老师系国家发改委特许经营法立法专家组成员,财政部中国PPP基金投资审核委员会委员,国际信贷分析师协会标准委员会委员。薄著老师从基层干起,具有30年经营和管理经验,被誉为业务干部中最懂政策的,政策领导中最懂业务的,其视野广阔,政策水平高,实操案例多,讲课极具吸引力和号召力。

【讲座背景】

地方政府投融资以及基建城投融资工作纷繁复杂,政策波动大,热点难点问题频发。本次讲座聚焦实务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了极具针对性的课程,全部讲干货、上硬菜,实操实练,旨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参会人员的疑虑和迷茫,轻松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

本次讲座适合政府投融资领导,城投、建企中层以上管理者参会,尤其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城投与银行等金融单位相约共同出席。

【讲座内容】(开课时会根据最新情况调整):

一、2020政府投融资新逻辑

(一)重磅政策密集出台,重塑逻辑

1、国务院《政府投资条例》

2、中办国办《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

3、国常会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但不得用于房地产相关领域

(二)重点关注逻辑

逻辑一:区分政府投资项目和非政府投资项目

逻辑二:区分隐性债务和市场化融资

逻辑三:培育主体,规划有经营收入的项目

逻辑四:不以土地,而以土地的最终产出规划项目

(三)其他逻辑

逻辑四:特许经营

逻辑五:国企改革(含两类国资)

逻辑六:城市分化

逻辑七:存量崛起

(四)2020银行政信业务新方向

(五)如何为项目构建现金流(案例)

二、ABO模式与城投融资新理念及政企债务的切割

ABO释义

ABO案例

ABO城投主体特征

ABO与PPP甄别

ABO与政府债务的切割和隐性债务的化解

ABO合规性分析

ABO市场化融资运用要点

贷款与债务的秘密-如何不形成隐性债务?

三、两类国资改革与融资

两类国资公司概念、异同、改革的内容

两类国资改革对城投转型突破发展的意义

城投国资改革及融资案例

四、园区城投发展及流动资金贷款案例

园区发展及城投转型历程

可资借鉴之处及存在问题分析

城投流动性问题及解决

监管部门对于所有流贷的监管要求

城投流贷的特殊要求

为城投叙作流贷的要点

城投流贷需求测算的困境与解决

城投流贷测算案例

五、隐性债务置换化解操作要点

1、隐性债务的概念

2、隐性债务的甄别

3、隐性债务化解路径及操作要点

4、隐性债务置换化解难点分析

如何理解债权债务关系清晰?

如何理解对应资产明确?

如何理解财务可持续性?

5、从银行审批角度看隐债置换业务

6、隐性债务置换案例

六、专项债与市场化融资的结合运用

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特点及主要政策要求

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核心因素分析

专项债项目规划要点

专项债融资方案结构化设计(含专项债做资本金)

专项债+市场化融资案例分析

七、土地一二级开发中的合规问题与模式搭建

1、土地开发流程

2、财综4号文之后的土储业务模式

3、政府可否委托国企进行片区开发?

4、委托代建能不能融资?

5、政府委托的片区开发主体能不能融资?

6、由政府委托的开发主体进行融资是否违反“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企业垫资”?

7、由施工企业为城投垫资违规吗?

8、如何定性政府投资项目?

9、政府以补助补贴支持的项目该如何定性?

10、政府把钱给到上级公司,上级公司再投到项目,算不算政府投资项目?

11、如何定义垫资?

12、建筑企业供应链融资可以做吗?

13、土地出让金返还模式还可行吗?

14、政府如何合规地把钱给到城投?

15、如何理解“平台公司不得以财政性资金作为偿债来源进行融资”?

16、用地增减挂钩业务能做融资吗?

八、片区开发融资的12种模式

1、传统模式:委托代建、平台贷款、BT、毛地注入

2、EPC+F模式及投资人+EPC模式

3、汕头模式

4、深圳模式

5、上海模式

6、石家庄模式

7、湘潭模式

8、广义棚改自求平衡模式(含广州“三旧”更新模式)

9、PPP模式及片区特许开发模式

10、城市运营商模式

11、ABO城投转型模式

12、混改模式

片区开发融资模式综合运用

九、政府投融资全体系知识架构及合规要点

十、实操问题解答与案例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