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为何用三尺红绫遮面

 骑驴看史聊生活 2019-12-15

包拯为何用三尺红绫遮面

看晋剧《铡美案》之《见皇姑》一段,皇姑驾到,传包拯上堂。包拯叫王朝取三尺红绫,包拯遂带上红绫见驾。

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当年包拯考文会得中进士魁,披红插花游宫内,国母娘娘看见包拯后笑他面貌黑:他头戴黑帽,身穿黑衣,浑身上下好像一锭墨,而且在额头上还长着一个“马蹄印”。

包拯跪倒说:“娘娘千岁请听原委,说臣黑黑得美,亚赛三国猛张飞,说臣黑黑的贵,好似唐朝黑敬德,头戴黑身穿黑,臣浑身上下一锭墨。”几句话说得娘娘千岁十分欢喜,就赐了包拯三尺红绫,叫他在见驾的时候以三尺红绫遮面。这样就不失礼节了。

宋朝当权者可以任性到何种程度,才可以把一个人的相貌也定成不敬之罪。虽然包拯用对比的手法巧言躲过一劫,可是通过这件事,足见窥视宋朝掌权者的荒唐程度。

韩信巧言避祸

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后感到韩信的存在是对他江山的威胁,便一步步削弱了韩信的兵力,并且常常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能力,想从言语中找理由借机除掉韩信。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能率领多少兵马呢?”

韩信说:“陛下能率领十万。”

刘邦故意问:“那你能率领多少呢?”

韩信说:“臣当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了。”

刘邦笑了:“多多益善?那为什么你还臣服于我呢?”

韩信说:“陛下不擅长率领兵,而是擅长统领大将。这就是我为什么臣服于陛下的原因。”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一句话说不对可能就遭到灭门之罪。韩信用他敏锐的思维、强辩的口才成功地化险为夷,不能不令人敬佩!

避短必先扬长

包拯是宋朝时期有名的清官,但在他年轻时却因为自己的相貌没少惹麻烦。想当年,包拯得中进士,按照当时的规矩需要披红插花在宫内游走一番,可巧遇见了国母娘娘。国母娘娘见到包拯后说他,头戴黑帽,身穿黑衣,浑身上下好像一锭墨,而且在额头上还长着一个“马蹄印”。这样长相的人竟能考中进士,她深表怀疑。

包拯跪倒说:“娘娘千岁请听原委,说臣黑黑得美,亚赛三国猛张飞,说臣黑黑得贵,好似唐朝黑敬德,头戴黑身穿黑,臣浑身上下一锭墨。”几句话说得娘娘千岁心花怒放,再也不以貌取人了。于是当下就赏了包拯三尺红绫!这可是别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赏赐啊!

本来包拯自己相貌比较黑,这是一个缺点。但在国母娘娘面前包拯却能沉着应对,自己说自己“黑得美”。他先夸自己的缺点引起众人的注意,然后对比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两个人——张飞和尉迟敬德,用事实说明相貌黑的人也是能有大作为的。

      扬长必先避短,包拯正是用这样的思路改变了国母娘娘对他外貌的看法。后来包拯也不负所望,成为一代名相,流芳千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