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棉花、箍桶匠、磨菜刀】00后完全不知道的江南老行当

 江山携手 2019-12-15

题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滚滚向前,多少当初兴盛红火的老行当,慢慢离我们远去。本文作者汾湖快递成长于江苏莘塔,他的所记平实无华,却让人感慨万千。几十年后,我们还有哪些行当会消失?我们在这船上吗?

弹棉花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手工弹棉花在如今的城市里已经不见踪影,但是4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补铁锅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无论是在莘塔镇上还是乡下,家家户户烧饭都用铁锅铝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扔掉破损的铁锅铝锅,通常是补了又补。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改用电饭锅、高压锅等,补锅的人已经没有。

箍桶匠

过去由于塑料工业不发达,家庭卫生设施比较简陋,老百姓家中上列用品都要叫木匠来做。因此,大约在八十年代以前,经常看到挑着一个担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箍桶噢”、“箍桶噢”的木匠走村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

出窑砖

在80年代左右,莘塔每个乡村大多拥有自己的砖窑厂,村民可以在自家的地里制作泥坯,等晒干后装船去卖给砖窑厂。从做泥砖的坯子,到装窑出窑,劳动强度都是非常非常大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知道个中辛酸的。

修棕绷

“啊有坏个旧个棕绷修伐!”这样的吆喝声留存在不少莘塔人的童年记忆里。吆喝起来都是这个腔调,特别是“绷”的发音与“梆”字近似,不少老人还能模仿得像模像样。

虽然现在年轻人结婚大多会选用席梦思床垫,但是结构简单、材料环保的棕绷仍然是不少中老年市民的最爱。棕绷透气、舒适、有弹性,一张棕绷床可以用上二三十年。藤绷则为藤皮穿制,也很有拉力和弹性,夏天睡藤绷很凉爽。穿棕绷第一步要做好床框,床框中间还得做一根弧形加固件。然后在木框内缘打小手指粗的斜眼,再以细棕绳穿棕绷。穿绷为斜纹,棕绳穿进木边框孔眼后即切断,再用圆木细棒钉进孔眼,以将棕绳绷紧。

打篾席


对于篾席,相信有很多年轻人还是认识的,有的小时候估计还在上面“画过龙”。但至于这篾席是怎么做出来的,估计90后、00后们是不知道了。因为,在莘塔街头,已经很难见到有做传统篾席的人了。

磨剪刀


20世纪80年代以前,莘塔地区平常人家过日子,一把剪刀虽然不一定每天都用,但其用途却很广泛,剪布、剪纸、剪头发、剪指甲……乃至接生婆,还用它剪婴孩的脐带。

从事磨剪刀这一行当以男性老人为主,因为这一行是无本生意,不需要什么投资,也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磨剪刀匠的行头较为简单,肩挑一条长凳,一头固定两块磨刀石,一块用于粗磨,一块用于细磨,凳腿上还绑着个水铁罐。凳子的另一头则绑着坐垫,还挂有一只藤包,里面装一些简单的工具,小锤子、钢铲、水刷、水布等。磨剪刀匠时常走街串巷,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拉着长腔吆喝着揽活。

卖旧书

摆书摊,谋生活,两条板凳,一张桌板,满架书。可以从早读到晚,日暮看不清字了,等收摊的时,发现一日的生活费也够了。一举两得,逍遥自在。而现在,这最斯文的行业似乎已成过去。

采红菱


眼下已进入九月,这个季节是吃红菱的时候,而红菱都是自然生长在水面上的植物,以前的莘塔,有好多天然红菱荡。为此,莘塔人特意制造一种木制菱桶,人坐在里面,飘浮在水面上,采摘红菱(一般人坐上去就会翻船的)。红菱可生吃,也可煮熟了吃。可惜,随着水环境的不断被破坏,莘塔近镇一带已经没有菱荡,也就无菱可采了。

养蚕宝


养蚕本来是江南最悠久的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莘塔农村曾经兴起一股养蚕热,为当地农民增收创收提供了一个渠道。后来随着政策的变化,这个在当时人看来无比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的行业也就被淘汰了。

时代滚滚向前,还有哪些行业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你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变化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