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途、关于登山

 东方欲晓10 2019-12-15

 十一月二日上午,时隔二十四天后又回到了成都,买的还是绿皮车票,享受的还是“绿色”待遇。不过还是有了一些变化:一是车上的人少了很多,我们这节车厢所有的中、上铺,从成都到南京、一直都未有过人;二是只在第三节车厢烧开水,我们所在的车厢靠后,来时烟尘弥漫的窘境消失了;三是这几天的天气,依然是以多云为主,不过经历了二十多天、大香格里拉的旅行后,只觉得车窗外的蓝天是灰蓝灰蓝的,白云也是灰白灰白的。在白和蓝字的前面,都多了一个前缀“灰”字。

列车不紧不慢地开着,当车轮碾过铁轨连接处时,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就像是为我们送行而打出的节拍;风从车窗的缝隙中挤进来,轻轻地吹拂着窗帘;窗外那算不上风景的风景,一个劲地向后退。车厢在轻微地颠簸,我斜倚在铺上,随着列车有节奏地轻摇,思绪在翻转。每当闲暇之际,萦绕在心头、浮现在脑际的,总是西部高原上的那些高山、极高山。过往的经历中,没有与这些极高山接触的经验,只有在图片上、在极为有限的影像资料中才能一睹它们的风采。从我见到它们身姿的那一刻起,仿佛它们就在向我召唤,对我发出邀请,我也就进入了长期的准备过程中,憧憬着有一天能有机会前去拜谒。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终于走近了向往已久的它们,远眺、仰视,近观甚至触摸,感受大山的心跳和脉动。

在内陆,人们看待高山、极高山,认为它们仅就是物理的山、物质的山;森林植被、山坡草场、高峰雪岭等所构成的风景,是驱使他们前往的唯一动力。而在藏族同胞的眼里,那些高山、大湖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他们赋予高山、大湖以生命,给予它们好听、漂亮的名字;他们与它们朝夕相伴,同命运共呼吸;他们从它们处获取生存所必需的部分资源,更从它们那里获得精神的启迪、生命的感悟。他们敬奉它们为神山圣湖,并世世代代朝拜、祭祀。

凡说到西部的山,就不会不说云南德钦的梅里雪山;而提到梅里雪山,便会勾起我一段沉重的回忆。一九九一年,一支由六名中国人、十一名日本人组成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准备联合攀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那天傍晚,登山队扎营在卡瓦格博的脚下,队员们望着云层中时隐时现的雪峰,踌躇满志。谁料想,就在那天夜里,月黑风高,突然发生了雪崩,几十万吨的冰雪、顷刻间覆盖在中日联合登山队的突击营地上,登山队员无一生还。今天,在德钦飞来寺前,还立着一块纪念那次山难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七名中日登山队员的名字。他们都是英雄,他们为了攀登高峰不畏艰险、挑战自我,值得人们怀念,更值得人们尊敬!

人类登山的意义,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科学考察,如山岳山脉、冰川河流、地理气象、森林植被、矿产资源等;二是体育运动范畴,如组建专业登山队,组织不同级别、不同参与者(包括业余性质)进行有计划的登山活动,锻炼胆量,考验体能和意志,挑战自身极限等;三是旅游体验,如有安全保障的一般性登山活动,目的是触摸大山,亲近自然;了解什么叫作垂直分布,什么是山地气候;了解与大山有关的地理、宗教和民俗等知识,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锻炼身体。上述各种登山活动,皆以不破坏自然为前提,以尊敬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为基础。

忽然间,有两个词从记忆深处蹦出来,“人定胜天”、“征服自然”。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勤劳勇敢、聪明谦虚,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和成就。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达,越发地轻视自然和藐视自然,不断地表现出强烈征服的欲望。登上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就自豪地说征服了地球第三极;刚刚冲出大气层、还走不了多远,就叫嚷征服太空,甚至还要征服宇宙。君不见,全世界每年有多少次火山爆发、火山灰成灾;有多少次洪水肆虐,冲毁房屋、淹没家园,使多少人无家可归;有多少次飓风、台风横扫大地;有多少次山火以及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每年又有多少人在各种灾害中丧命!面对大自然的发威,人类避之尚且不及,更遑论征服二字!再拿我们这次旅行中的见闻举例,仅就卧龙至映秀段的公路上的亲历,汶川大地震的破坏力难以想象,治理一条公路都要几年时间,所费财力、人力就难以计数。预报不准、或无法预报,人类如何躲避,又怎样才能战胜?

记不清是哪一年,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禁令,禁止任何人再攀登卡瓦格博。禁令一出,梅里周边的藏族同胞无不欢欣鼓舞,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科学考察除外)去践踏那屹立于天地间已有亿万年之久的、他们心中圣洁的雪峰!我也希望这样的禁令越多越好,首先用禁令去禁止,然后再让人们走向自觉。希望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继续保持谦卑恭敬的姿态,希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把“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这类狂妄自大的词语,扔进垃圾堆。

列车还在轻微地颠簸,窗外已是漆黑一片。绿皮车还是以前那副德行,停停走走又走走停停,不断地要让那些白皮车和红皮车。不过,离南京却是越来越近了,我仿佛已感受到家乡秋天的气息:明孝陵石像路上的银杏和槭树,中山陵植物园里的红枫岗,栖霞山的红叶谷,还有玄武湖、莫愁湖里立于秋风中的残荷等等。南京,我就要回来了!

(下列为图片盘点二:雪山和垭口)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 东达山垭口,西行以来第一座海拔达到5000米的垭口。)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2: 东达山垭口,5008米)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3: 过东达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4“ 安久拉山垭口)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5: 来古村背后的雪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6: 来古冰川外的雪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7: 然乌湖附近的雪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8: 然乌湖边的雪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9: 米堆村眺望米堆冰川的主峰)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0: 米堆河源头翘望冰川主峰)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1: 米堆河倒映雪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2: 冰川融水坑倒映冰川主峰)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3: 冰川主峰与冰瀑全景)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4: 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385米)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5: 米堆冰川主峰)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6: 达马拉山——被称作“黄泥巴路”)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7: 雀儿山垭口——西行以来最高的垭口,海拔5050米)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8: 雀儿山风光)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19: 雀儿山风光)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20: 长坪沟的喇嘛庙和四姑娘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21: 四姑娘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22: 长坪沟口远眺四姑娘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23: 双桥沟的人参果坪)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24: 双桥沟的阿妣山)


 行摄在大香格里拉【日记(28):归途、关于登山】
 (图25: 长坪沟里翘望幺妹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