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品安全,新加坡的又一个世界第一!

 联合参谋学院 2019-12-15

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近期出炉的《全球食品安全排行榜》显示,新加坡荣登榜首,首次获得该项目的世界第一。

这个排名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综合评估113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通过各个国家的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可得性(Availability)和质量与安全(Quality and Safety)三个指标综合衡量。

(全球食品安全排行榜前十)

新加坡食品安全

1 食物可负担性

食品可负担性的评分主要考量国家经济状态、人均收入、食物价格等因素。新加坡得分为94.3分,位列第一。

自2012年以来,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30%,属于高收入经济体。但用于食品的家庭支出百分比较低(6.9%),仅次于美国(6.4%)。因此这一得分比较高。

2 食品可获得性

食品可获得性则是指事物的产量、基础设施、补贴政策、食物浪费等。新加坡排名第15位,得分为81.0分。第一名英国得分为88.8分。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小国,绝大多数粮食都要依赖来自大约180个国家进口,因此,贸易和供应链受到破坏会影响其食品安全。

除此之外其食品来源容易受到气候和天然资源风险的影响。本来去年的食品安全指数还包含一个叫做自然资源及复原力(Natural resources & Resilience)的指标,如果再加上气候变化、土地健康和水资源,新加坡的排名可能就不会这么高了。

还好新加坡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政策,有助于减少食品进口成本,为这项评分挽回了不少。

3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指食品的品种多样、营养均衡、安全可靠等,新加坡排名第24位,得分为78.1分。第一名葡萄牙得分87.3分。

这一得分,虽然也挺好,但比起其他两项就有点不尽如人意了。说起来,新加坡的食品无论是种类还是啥的都没话说呀。在英国BBC发布的纪录片《食得最健康 The World’s Best Diet》中,新马泰地区还进入前二十了的。

那么,新加坡如何保证食品安全的呢?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大约90%的食品依赖进口。为确保食品安全,新加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明确的法规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进口和批发等环节,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认证制度。

此外,新加坡也以严格的执法确保相关法规、标准落到实处。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隐患的整批食品都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在很多情况下,进口食品还没有“登机”或“装船”前,农粮与兽医局就已经开始检验、审核工作,确保食品生产条件符合新加坡的安全标准、进口商提交完备的资料证明食品的安全性。

像肉类,蛋类及其产品只能从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经批准的国家/地区的认可来源进口,都要按照以下流程登记,才能售卖。

(信息来源:新加坡农粮局)

对于管理进口食品,新加坡首先实行了“最严谨的标准”。除极个别本地特色食品外,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标准几乎完全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接轨,从源头提高保障水平。

比如2016年,来自中国台湾的奶茶“纯萃喝”就因含有茶氨酸而被新加坡要求下架。茶氨酸在美国和中国都属于合法添加剂,但在新加坡却不属于批准添加范围内。直到配方修改后,才得以重新上架。

同时为了减少不合格食品流入,农粮兽医局专门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检验检疫程序:

1、检查生产食品的农场或加工厂;

2、对上交的资料进行严格地审查,以证明其安全性;

3、在关卡检查进口食品,或者在实验室抽样化验。

新加坡的食品安全管理甚至还被中国借鉴,用在了新加坡星桥企业(现为星桥腾飞集团)和吉林省吉林市共同开发的中新吉林食品区。新加坡农粮兽医局的数位专家参与建设,借鉴新加坡管理经验来打造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IFSS),足以可见其管理的优秀。

但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会出现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案例。这是因为不能对每一批次的食品都按个进行检查,对于资料审核通过了的进口商,一般是定期抽查。因而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针对这个问题,新加坡决定于2019年4月,成立一个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新加坡食品局(SFA)。它将整合目前由新加坡农业食品兽医管理局(AVA)、国家环境局(NEA)和卫生科学局(HSA)所管理的与食品有关的职能。

以后,SFA将负责整个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监管。这一决定无疑会加强政府对食品相关方面的监管,加强食品安全。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表示,新加坡政府在食品卫生方面的要求相当严格,通过制定食品安全计划,实现了食品来源的多元化以及本地食品生产的优化。因此其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不同理念的外国食品,并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与健康意识。

同时,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贸易枢纽地位还令其成为重要的食品出口市场。新加坡的进口食品约有20%~25%会再出口到其他国家。以中国为例,食品已经成为中新双边贸易来往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据报道,新加坡超市里包装食品的配料表中,反式脂肪酸一项几乎全部为"0",多数还会标"天然着色素"、"无人工添加剂"、"少盐"等字样。人们对食品很放心。

新加坡的食品90%是靠进口,但却做到了99%安全保障,那么新加坡到底是怎样控制食品安全的呢?这也其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食品鉴定标准是分不开的。农粮兽医局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把关非常严格,随时抽检,只要发现抽检的食品有问题,整批货物将全部被销毁。

新加坡人们不仅对市场和超市的食品放心,对遍布各处的大排档式的食阁(Food court)、小贩中心(Hawker centre)的餐饮也显得很自信,很多人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在这里喝茶、喝咖啡、吃甜品。所有的食阁、巴刹(菜市场)每隔三个月便关闭一次进行彻底清洗。

新加坡有关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法规主要是《环境公共卫生法令》(第95章)和《环境公共卫生(食物卫生)条例》,以及国家环境局制定出台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法规体系覆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每一项内容,制度设计注重可视化、可操作性、有效性,条文内容详尽且具体,少有疏漏和矛盾之处。

如在食物处理规范中,明确规定不准赤手处理食物、食物存放保持合适的温度、熟食必须放在生鲜食品上面、不能使用破损餐具、食物处理场所必须清洁等。不论对于监管人员还是餐饮从业者,周密详尽的法规条文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也是新加坡卫生安全的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