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岁前,别逼孩子做这3件事

 板桥胡同37号 2019-12-15

你做过吗?

为人父母都希望教育出来的孩子勇敢、坚强、自信,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认识和接纳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完整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和节奏。忽略这一点,强迫孩子成长为父母期待的样子,结果可能事与愿违。1

逼孩子勇敢

最近有个妈妈留言咨询孩子胆小的问题:前段时间他们夫妻带5岁儿子去儿童乐园玩,里面的滑梯比幼儿园的滑梯高很多,儿子站在滑梯上就是不敢往下滑。妈妈在旁边加油打气好半天,孩子还是哼哼唧唧不愿意。

最后爸爸看不下去了,强行让孩子坐好,把他推下去,孩子吓得边哭边喊:“我再也不要玩这个了!”爸爸始终认为男孩子就是要练胆量,所以经常像这样逼着孩子去面对那些他恐惧的事物。但妈妈看到孩子害怕又舍不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以前有个说法:耗子陪猫睡觉,练胆子。胆子自然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是练习和逼迫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假设你的孩子怕黑,你强行把他扔进小黑屋,当然有可能孩子会越来越适应黑暗。但这个过程中,孩子心底里留下了什么阴影,经历了多少挣扎,我们无从得知。冒着极大的风险去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这是得不偿失的。在我们的文化中,“胆小”不是一件好事,当孩子表现出胆小时,就会被大人视作成一种懦弱。事实上,胆小并没有错。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大人也会表现出害怕。比如有的人怕黑、怕鬼,有的人怕水、怕高、怕虫子......这个时候旁人逼着你去勇敢,恐惧感不会消失,反而会加剧。勇敢从来不是靠逼迫养成的。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小时候特别怕黑,晚上不开灯的房间,绝对不敢一个人进去。朋友就给他买了一个小夜灯,又买了很多让孩子不害怕黑暗的绘本给他读,一段时间后,孩子恐惧减少了很多。有爱又有耐心的引导,才是让孩子变勇敢的良方。随意指责孩子,再逼着他去勇敢,只可能让孩子越来越脆弱。2

逼孩子坚强、不许哭

很多成年人见不得孩子流眼泪,有时候是舍不得,有时候是愤怒。因为哭泣也被视为软弱的标志,特别是对男孩子,父母尤其严苛:“男子汉要坚强,不能哭。”曾经在某论坛看到一位年轻爸爸分享故事:小时候手被割破了,哭得上气不接不气。父母到处找创口贴,处理好伤口,看到他还在哭,爸爸说:“至于吗?这么点小伤!男孩子流血不流泪!”妈妈也帮腔:“是啊, 男孩子还哭,不觉得丢人吗!”

那时候他也不过才6、7岁,无非因为他是男孩儿,连哭泣的权利都被剥离。这种刻板印象的教育下,他学会了尽量隐藏的自己脆弱情绪,长大后在婚姻家庭中面对于妻子和孩子的情绪化,他也很难处理好。

美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在《男孩不该走的路》书中写道:传统文化对男性的刻板观念,阻止了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也妨碍了男孩的情感发展。 这种错误的情感教育,使男孩们远离了健康的沟通、情感的认知及表达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哭都是非常正常的,他们往往无法通过精准的词汇诠释自己的感受,哭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当你难过想哭的时候,你肯定也不希望最爱的人冲着自己吼:“不许哭!”这只能加重你的羞愧感。孩子也是一样,哭的时候,他们期待父母的拥抱和接纳,而不是呵斥。3

逼孩子外向

如果问大家孩子外向好还是内向好,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会选择外向。与胆小一样,人们对内向的孩子也充满了偏见。一个孩子一旦被打上内向的标签,就意味着这孩子木讷、孤僻、难相处、没什么出息。内向的孩子,小时候没少听这种话:“你要活泼一点,扭扭捏捏像什么样子”

“你就不能像隔壁XXX嘴甜一点,多喊喊人!”

“你这样的性格,以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怕是要吃亏的!”

……

在大多数父母眼里,一个孩子不够开朗、不爱说话,这是性格中缺点,甚至是缺陷。《虎妈猫爸》中有一幕,外孙女茜茜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姥爷觉得这是她的缺点,为了锻炼茜茜,姥爷带着她去菜市场给陌生人表演节目。茜茜很害怕、很紧张,哆哆嗦嗦地唱了,姥爷又觉得声音太小,要求她声音再大点。这一幕让人感到熟悉,生活中很多大人就是这样逼孩子的,逼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逼迫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逼孩子合群……父母对孩子性格的不接纳,也直接影响了孩子自我否定。

性格都是有两面性,外向者有外向者的优势,内向也有内向的力量。《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写道:“内向者更喜欢刺激较少的环境,并倾向于安静专注,听得多说得少,在开口之前会思考。相反,外向者在社交场合中非常有活力,通常坚定自信,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反应迅速。”担心孩子内向,无非是担心孩子未来在社交问题上碰壁,然而内向的孩子好好引导,也可以找到适合他自己的节奏与社交模式,未来照样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内向是孩子的性格,不是孩子的缺陷。相反,一直给孩子贴内向的标签,简单粗暴地逼迫他们外向开朗才会真的伤了孩子。

本文首发:钱志亮工作室

本文作者:钱志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