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偷偷的在《长恨歌》中, 写下了自己的心酸情史

 江山携手 2019-12-15

大唐文化历史悠远,不仅诞生了远播四海的历史,也诞生了一批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淌着的诗人。有李白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也有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一曲长恨有幽情,江州司马最伤心,一曲《长恨歌》传达出一段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的恋情。

白居易十一岁那年,战乱年代,为躲避战祸,随母亲来到父亲的任地符离集,遇见了七岁的湘灵,当时两小无猜,童言无忌,八年后,情窦初开。十九岁的白居易还是一位少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只能在寄情于诗中,创作了《邻女》。在诗中,他写道“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早地莲。”夸她身材姣好,清新如莲,却又天真浪漫。

湘灵知白居易喜欢谱曲,便多次与之合唱。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才子佳人,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呢?于是,两个人彻底陷入了爱情之中。

如同很多偶像剧中的情节一样,总有一位极为严格的母亲,出来阻挠。白居易的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是气愤,她对湘灵说道“我白家三代为官,书香门第,岂是你一个村妇就能进来的!”向来都是名门之后娶大家小姐,哪有名门娶村妇之理。古代时候,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父母的同意,怎能嫁娶?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这便是白居易此时的心情了,他知道自己拗不过倔强的母亲,他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功成名就,就可取得母亲的同意。于是,白居易努力读书,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在九年之后,考上进士。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向母亲请求与心上人湘灵成婚。但是却再次遭到母亲的拒绝。难道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无法说服母亲?是否只要再多一点成就,哄得母亲开心,便好了?白居易再次拿上行李,离家而去。

三十二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当上了校书,再次回家恳求母亲,却第三次遭到了拒绝,甚至把家迁到了长安,使两人不得相见,断了联系。临走的路上白居易写了首《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字字皆为苦泪。

最后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白居易娶了杨大小姐,同僚杨如士的妹妹。人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怨长久。白居易,竟然占了四个。每到夜深人静,白居易便会想起自己的初恋,仿佛肝肠寸断。白居易将自己的爱藏于心底,写诗怀念《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以此来还念湘灵。

后来白居易被贬江州,中途,44岁的白居易和40岁的湘灵再次相遇。此时的白居易,佳人在侧,而湘灵,却是孤身一人。

这么多年来,他的思念,他的忧愁,他的不甘。她的委屈,她的痛楚,她的绝望。

竟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告诉对方。千言万语,终幻化成眼泪。“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说的,便是这种场景了吧。

此生不得,只能祈求来世,于是,他在长恨歌中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他还是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恨他身不由己,恨他的无能为力。

多年之后,五十三岁的白居易途经故乡,他还是忘不了那个在他年少时期为他合唱的那个姑娘,便前往湘灵故居,试图再见她一眼,却已经是人去楼空,无迹可寻,不知生死。而世人皆知《长恨歌》是为杨玉环所写,又怎知里面暗含着的,是他自己的心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