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潘漳腊金矿昔日,庄学本先生对漳腊金矿的考察

 摘文欣赏 2019-12-15

落雪听禅 来自岷山影话 05:38

漳腊金矿地处松潘县川主寺镇,矿区范围;南起川主寺,北至祁命、达波山东侧的岷江西岸,面积约16平方千米。砂金藏量丰富,品位高,还产“狗头金”、“瓜子金”。据说挖到最大的狗头金重达2—3斤,在开采之初每年可挖到狗头金数十块,瓜子金更是比比皆是。我在儿时曾听老人们讲过在漳腊金矿,有人在大便时挪脚就曾搓出瓜子金;更有甚者,有人在小便时,一块狗头金就被尿液冲出。种种传说,神乎其神。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掏金者从四面八方涌入漳腊,漳腊一度成了掏金圣地,掏金者最多时达2万余人。但掏金者的辛酸苦辣确鲜为人知。庄学本先生用文字和照片真实纪录了当时漳腊金矿的情况,为揭开这段存封的历史打开了一道窗。

1、漳腊东门。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民国时期,张达三([1]、国福、福华公司和富商袍哥组织先后在漳腊、金坑、石河桥采金。[2]

注:张达三,成都郫县新场人,1870—1918年。清光绪年间考中武秀才。清末任省督署卫队管带。1907年,成都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消息泄漏后,部分革命党人被捕,张达三也被投入监牢。获释后,返乡参加哥老会,成为川西哥老会的著名首领。1910年,张达三加入同盟会。1913年张达三任川军第二师第五团上校团长。讨袁战争胜利后,张达三任新编川军第一军第四师独立团团长,驻防新都。1917年张被代理省长戴戡委任为松潘屯殖总办兼征懋军司令。1918年元月1日,被汉军统领李阳山率部包围,张在激战中身亡,时年48岁。[1]

“民国2年(1912年),松潘漳腊金矿开始挖采。民国6年屯区司令张达三招工开办漳腊金矿,‘坑洞俨如蜂巢’。民国24年民国政府财政部、经济部派员设‘富华’、‘国富’两公司,矿工达3—4万人。至解放前夕,采黄金获厚利。”[3]漳金以成色(98%)高,融耗(3%)低而蜚声于世。[4]

2、漳腊金矿。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漳腊金矿发现于清时,由当地藏人发现,后渐渐传于汉人知。清末,民间逐渐开始有人采金,收获颇丰。民国二年(1913年),松潘漳腊金矿开始挖采。解放前共开采黄金100多万两,约32吨。最高年产量6—7万两,采金人员从四面八方汇集,最多达2万余人。[4]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为阻击红军,在松潘漳腊山巴建一简易飞机场,即为松潘漳腊机场。漳腊机场一方面为围攻红军的西南、西北的飞机提供一个加油站;另一方面又可作为军用飞机运输兵力。当时负责修建机场的是胡宗南的第一旅旅长王耀武,修了一年的时间,建成3000米跑道和两个加油库,并有电台和导航系统等地勤设施。被国民政府国防部定名为“空字125站”。当时,松潘到成都没有公路,物资全靠牛队马队运送,运汽油1000多吨就用了一年的时间。1937年红军离川北上后,漳腊金矿办事处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批准,将机场转为民用。漳腊机场就开始运送漳腊金矿出产的漳金。解放以后,机场就失去了作用。[5]

3、金矿前的木桥。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解放后,1956年前该矿处于自由开采状态。1957年,阿坝州在松潘漳腊建国营金矿,职工最多为四百余人,1958年,扩大为省营企业。1962年下马,当年留守工人自行成立集体挖金社,到1976年,职工发展到40人,当年利润2.4万元。1979年,下放松潘县管理,更名为松潘漳腊金矿,属集体所有制。1980年,职工60人,年收入13.44万元,实现利润0.8万元,累计投资固定资产十余万元。[2]1957年1980年,漳腊金矿共采黄金5554.2两,最高年产量758.5两。[4]

4、金矿前的水磨房。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我国著名摄影家庄学本先生19091984,在1933年因十三世达赖去世,他以《中华》画报、《申报》、《良友》画报等几个报社的记者身份尝试进入西藏被拒绝了,又与当时国民政府因达赖喇嘛去世而组织的赴藏致祭专使公署同行赴藏。到成都后仍被借口来历不明不允许进藏。庄学本最终得到朋友的帮助,以“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名义,从成都动身经汶川、理县、马尔康北上,在阿坝偶然得到一次调停墨桑土司(杨俊扎西与甘肃地方军阀战争的机会,于是应墨桑土司之请与其子(华尔功臣烈)拜为兄弟。继续北上进入川青两省交界的果洛草原进行考察,返程经阿坝、过大草地、松潘、叠溪、茂县而归。在松潘,庄学本先生对松潘的清真寺、黄龙寺及漳腊金矿进行了考察,他深入矿区,了解矿区的地理环境和采矿、掏金的全过程。更为珍贵的是,他还将漳腊金矿的管理、组织、采矿方法、产量、漳金的成色及价值、库金税之征收、矿工的生活状况及金矿的保护等都作为详细的记录,他还拍为金矿拍摄了近30张照片,这些照片真实的反映了漳腊金矿的地貌、环境、矿工采矿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见照片1—15)。

5、漳腊金矿厂 岷江上的木桥。    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从目前发现的资料表明:庄学本先生是第一个对漳腊金矿进行全面调查的人,是第一个将漳腊金矿当时的状况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人,他用手中的相机记载了漳腊金矿昔日那些已如风消失的掏金历史,更是第一个为漳腊金矿留下直观影像资料的人,他是迄今为止唯一系统反映漳腊金矿全貌的人,这些80年前的文字记录和照片记录着历史的苍桑。

6、金矿市中。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庄学本考察黄龙寺后于1934年10月30日由风洞关起身经灵波寺到漳腊,他在日记中写道:“出灵波寺后下坡可五里即达漳腊,山下遥望,人烟稠密,城垣盘桓。顷入城,至中市,番汉混什,备形热闹,全市多什货铺,其营业以全赖金厂及番人。乃下骑,将马寄于宿店中。

7、漳腊金厂商店。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随后庄学本“探道出城赴金厂,厂在岷江之右岸,跨江有桥通山下,循坡以上,市廛比接如街道,往来多番人,市旁为沟,水流极细,泥浆混浊。汉人拥寨于此,盖即金厂矣。乃入厂访执事者,唔科长李君,护厂队长谢君倩为引导登山参观。全厂均在山沟中,上至半腰,俱挖有金洞,洞名槽子,全沟有槽子共数百,故岩下坡上比列若蚁穴,有数槽上建房屋以避雨水。”(见手稿一)

庄学本记录漳腊金矿日记手稿一。

“金厂在山沟中,山屏插而徒削,面临岷江右岸均有金洞之遗迹,山之腰亦挖有洞,故全沟均洞密如蜂窠。沟中水已呈枯涸之象,虽有泉发于山上而流极细,今矿夫利用此水淘沙。

8、金矿厂门。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据庄先生了解,“此山清属于漳腊营,为番之祈命部落水桶寨所辖。该地产金,初由番人发现,乃闻于汉人,始挖穴私采,成绩颇佳;民初政府知悉,圈购其地,设金厂以管理之。

      9、漳腊金矿的金槽子,当地人称矿洞为金槽子,高丈宽数尺深故百丈洞内浊气薰人,矿砂由称“马尾子”的矿夫背出。                                                         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当时漳腊金矿“属于廿八军而为商人承包(承包者为廿八军之牛锡元、谢德堪等)性质独立,故不受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署之统属。厂以管理矿穴、征收库金为目的。”

10、下矿的工人。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庄先生还对金矿的规模和矿井(槽子)挖掘及投资的成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在日记中写到:“槽子:矿穴名槽子,全厂共数百穴,因有产金者,有不产金者,有产金不旺而将废弃者,有久已废弃者,故不可统计。每槽深二三百步不等,高七八尺,宽三四尺至七八尺不一。槽均由上而斜下,曲折无定。今有改良之新槽子,由上直掘而下,穴较宽广,名亮槽子,槽壁以木为架,防塌陷。槽子均用土法人工挖掘而成,工具多旧式之鹤咀铁铲,故每挖一槽而至产金需时间极久,自数月至数年不定,所需资本自数百至数千元亦不一。槽子无论何人均可前去在全厂区挖掘,至产金时始由金厂征收库金。厂中无矿师,故开槽悉凭经验,或旺或不旺则悉赖命运,虽经验丰富者亦不能预知,故金旺而立时致富者有之,金不旺不值开采徒耗资本因而倾家荡产者亦有之。槽子开掘地点厂中不加以规定,故紊乱无次,大多在沟之两岸岩下者。槽上有建屋居家其上以资管理而障雨雪,故俨然如房舍,及推扉而入,则然有穴于室中。由此可见,当时的金矿开采完全是混乱不堪的各行其事,没有最起码的规划,导致宝贵的金矿资源浪费。

11、水车。  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

庄先生还在日记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黄金的采取方法:“槽子开凿深数百步,历灰而至板(即流沙而至岩层)及产金,此均经验之所知,百试不爽。于是挖其沙盛于竹箩中负出,堆于沟旁,和以水,倾于木槽中沥而淘之。木槽为木板所特制,宽一尺,长四尺,如梯状,上用木条数根横钉其上。泥浆经木槽时以铁钉钯淘之,于是泥沙碎石均随水下注,金及细石以质重停留于横条上,遂取槽上所留之什物,又倾之于一斗状之木器中,就水濯之,漂去碎石,木器之底角有一圆形小孔,久之,杂质去尽而金则灿灿尽留于小孔中,大者如砖如石,小者如米如沙,已为纯金,不再稍加提炼。采取工作均分工而治,槽子中不透光线,故入内时须携灯火,或用干电筒或用亮壶子(即燃清油之瓦器灯),其间空气恶劣,且有一段经过时易使人窒息,体弱之矿工于此倒毙者亦时有所闻。金产于板上之沙中,此间多水,恒汩汩流出,洋洞中,乃身不无法挖采,坐是而贩。

12、背矿工。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对于漳金的产量,庄先生认为产量无定数,全凭挖金者的运气而定,而且有愈挖愈少的趋势。对此,他提出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开采。“全厂廿余年来所采者仅三分之一,由自可知其所藏之富矣。平均全厂每槽总计每日约四五十两,惟有时一槽能出百两,或数十两者亦时有,而日仅得数分或历月而未得者亦比比皆是,此竭彼旺,此旺彼竭,以是难以统计。

13、淘金之程序。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

近年所出较往年似已逊色,昔每年全厂各穴中可得数十两之巨金砖数十块,惟近年虽仍出而只二三块。此项巨金砖自重十余两至五六十两不一,而多产在灰板上。因此处有水,故极不易得,设他日以机器唧水,或用科学方法采取,则其产量定可激增。

14、淘金之程序。庄学本摄于1934年10

对于漳金成色及价值,庄学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金中无什质混杂,故漳金成色甲于全

国,夙为金业中公认。价值亦极贵,每两在蓉时价一百卅两,而西康德格、甘孜所产者仅值

数十两,较之不啻倍工徒也。”(见手稿二)

庄学本记录漳腊金矿日记手稿二。

金矿管理者只顾征收库金,而对金矿完全不予管理。“库金规定每一抄夫日纳金二分,由

管理处设棚于沟旁,濯金处监视征收之。现平均每月可征二三十两,旺时五六十两不等。有时槽中因遇水,或其它情形而致数日不得金于库金的,则准其暂欠,待产金时再行补征之。惟槽夫往往因久不获金而所欠之库金无力缴付以致潜逃者亦极多,而承保者亦闻蚀本。

15、淘金之程序。庄学本摄于1934年10

庄学本对金矿矿工生活状况和卫生条件十分不满,他对矿工的组成成份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工过的是非人生活。他把金矿对矿工的不加选择、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生自灭和大烟、赌馆盛行归罪于这万恶的社会,他同情处于社会底层的矿工。事实上漳腊金矿产全国成色最好、价格最高的黄金,而为产金付出最多、最为辛苦、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矿工却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他在日记中写道:“矿工生活状况:一言蔽之,为非人生活。全厂工人约数千,其大多非良善者,或系退伍军人,或系漏网盗贼,或系流氓,或系无法谋生之贫穷者,俱多在社会环境中逼至无可如何始入厂为矿夫谋温饱,避环境之压迫、法网之追索。而厂中于矿夫又不加以选择、管理,任其在槽中自生自灭,故厂上工人之生活极为恶劣,而其不良之嗜好又极多,故虽其每日出卖劳力,所得之代价仅足以温饱,隐然组织成为一种特有之万恶社会,谓之烟赌窑亦无不宜;因之良善工人亦大多受其染传而趋于同化,故在厂上所见工人大多鸠形鹄面、病骨支离之辈,衣服之褴褛不堪,状极惨凄。而槽中之空气又易窒息,故倒毙其间者亦恒见。且全厂之卫生极不讲究,粪秽狼藉,遍地皆是,且槽子为隧道,中亦尿粪遍地,故行路颇有举步艰难之概。更闻人言,工人死后每陈尸于街道旁不加掩埋,不稍遮盖,一任市中野犬拖啮,血肉泥途,在夏日为恒见,是以厂上工人之不病而死者几希,矿夫每年之死亡率总以百千计。今岁由松潘县政府设医院于此,虽死者已渐减少,惟闻因病而来诊治者业有数千,有言厂上之野犬极凶,入夜工人虽内急不敢出门便溺,因出外易被咬死。此说似未免形容过甚,惟病者夜出倒而被啮毙,果亦难免也。总之,其生活状况不堪问,深望该厂能注意人道,于工人之待遇卫生之设备加以注意。”

此外,金矿上还驻扎有护厂队军士一队,为松潘城防司令部拨驻以保护而便于镇慑民众。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其统治阶层的利益。

庄先生还就漳腊金矿的资源利用、科学采金等提出了他的建议:“统观漳腊之产金成色佳而产量旺,且其产区不仅此已采之山沟中,即附近各沟及岷江之沿岸均藏有金矿,并有已经开采而后废弃之旧穴,遗迹极多。”

16、淘洗所得金粒装入牛角内身藏。庄学本摄于1934年10月30日

“如该厂能以科学方法采取,则其富源不可限量。然扩大经营采用机器须资本,为数颇巨,恐非现时该厂所能任,所以其富源之开发当有待于国家或山外投资焉。又该厂目前所用土法采掘,业已图穷匕见,总计各槽年来平均将得不偿失,故槽夫往往因之倾家者数见不鲜,久后设有破产者,数千工人将无以为生处。此群山闭塞之区谋生困难,而工人之份子又多复什,实亦不堪设想,深望负地方之责者亦深加注意矣。

虽然庄学本先生在漳腊金矿的考察时间有限,而他去的时间虽然不是漳腊金矿最辉煌的时期,但他对当时金矿的现实状况的真实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从一个角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层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漳腊金矿的唯一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参考文献:

[1]成都“具有革命热肠和世界眼光”的袍界巨子张达三http://www./lishi/104721x.html

[2]松潘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松潘县志》[M],民族出版社,1999年8月,480页。

[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坝州志》[M]民族出版社,1999年8月,1285—1286页。

[4]松潘县地名领导小组编印,《松潘县地名录》,1982年1月,182页。

[5]止戈网,国防百科,漳腊机场http://baike./doc-view-6049

2014年6月18日于都江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