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牧童歌的作者,永远也不会想到,他创造了一个属于印度的奇迹

 碧海真空月如水 2019-12-16

  印度是一个文化古国,复杂的哲学思辨,让人目瞪口呆。只有你想不到,没印度人哲学不到的角落。

  

  印度的性犯罪是世界闻名的!

  印度人对性犯罪的态度,更让人瞠目结舌!

  这并不足以让人震惊!

  印度圣女制度,一种特殊的,古老的文化传统,圣女10岁时就放弃了婚姻的权力,将自己的爱情献给神,一到青春期,在仪式上嫁给寺院 ,通过僧侣和神相爱。

  这种文化传统的衍生作用,对世俗和宗教都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

  印度人对爱的理解,1.冥想念神(Santa)、2.谦卑侍奉(dasya)、3.亲密陪伴(sakhya)、4.父母之爱(vatsalya)、5.情欲欢愉(madhurya)。

  印度教将神视为爱人,以炙热的爱欲供奉,从而走近神!

  想理解印度人到底是如何认同这种文化,就要读一读《牧童歌》。

  今天就解读印度教的圣女嫁给寺院 ,与僧侣度春宵,源于怎样的哲学思辨。

  黑天大神小时候是一个问题儿童,被妈妈用绳子绑在了树上。7岁的黑天与12岁的罗陀相遇了,她给黑天送水解渴,加陪伴,爱情的种子落地了。

  有一天,罗陀告诉黑天,她要搬家了,去沃林达文。

  黑天为了去沃林达文找罗陀,决定将纨绔进行到底,终于一家人被迫,搬迁到了沃林达文。

  情窦初开的小情侣,开始品尝禁果。《牧童歌》描述的相当生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年少轻狂的黑天,很快出轨,沃林达文是一个阴盛阳衰的地方。小情侣第一次产生了裂痕,吃醋后的女孩,选择了苦行,来治愈心痛,可惜最后还是原谅了黑天。这成了印度妇女的道德典范,隐忍地接受一切,是女人的美德。

  但是最后,黑天迎娶了艳光公主,罗陀嫁作他人妇。在印度神话中,他们的爱成为一种典范,加入了毗湿奴信仰的崇拜模式。

  一段贵族男女有爱情不能有婚姻的悲剧,却成就了黑天大神的光辉形象,很多接受印度教文化的寡妇们在沃林达文聚居,没有人爱?没关系,有黑天大神的的眷顾,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罗陀则成了将神视为爱人,以炙热的爱欲供奉,从而走近神的偶像。

  《牧童歌》的作者,永远也不会想到,他创造了一个属于印度的奇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