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君子,亦或是小人?且看西汉袁盎的“方圆之道”

 花间挹香 2019-12-16

在西汉的历史中,袁盎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汉代的司马迁赞扬他,宋代的洪迈唾骂他,清代的王夫之直言他是个“小人”。对于袁盎的争议,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说他是君子,他却又“有气必出、有仇必报”,说他是小人,他却又敢于直言进谏,不怕触怒皇帝,西汉袁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实际上,“小人”和“君子”的描述都很欠妥,这种极端的评判方式显然是不完善的,是有明显缺陷的。袁盎的人生不是一枚硬币,不是仅仅具有正反两面,而是具有多重性,黑与白并存、光与暗相容。袁盎的一生,坚守的是“方圆之道”,“方”是坚持底线、做事硬气,“圆”是处事圆滑、方式柔和,争议他为“君子”还是“小人”,大多也是着眼于他的“方”或者“圆”。

袁盎之方

袁盎身上“方”的一面有好有坏,他直言进谏,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做事硬气,绝不肯让自己受气,丞相申屠嘉忽视了他,他找到丞相家中进行论辩;他行事果决,得知晁错有害他之心后,先下手为强,除掉晁错。袁盎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在顾全大局的同时也爱惜自身的羽翼,爱护自己的性命。

一、坚持原则

袁盎并非什么高官,但他“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的行事作风却让他在史上留名,被太史公写入了《袁盎晁错列传》。这样的作风也让他成为了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意见若是与皇帝相悖,也不轻易服软。

诛灭诸吕、迎立文帝的过程中,周勃立下了大功,说他是平定诸吕叛乱的第一功臣也不为过。对于这样的大臣,文帝非常的敬重,每次开完会议都目送着周勃离开。“上礼之恭,常目送之”的待遇难免让周勃骄横起来,把文帝对自己的尊重当作是理所当然。

是君子,亦或是小人?且看西汉袁盎的“方圆之道”

袁盎画像

对于周勃的举动,袁盎非常看不惯,但这种看不惯并非是因为周勃的显贵,而是因为周勃的行为与西汉时期“尊卑有序”的社会伦理相悖,袁盎出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目的,与文帝进行了“社稷臣”和“功臣”的论辩,并最终得出结论,周勃并非“主在与在,主亡与亡”的社稷臣,而是一个顺应潮流的功臣,当不起文帝“常目送之”的厚遇。

此事也被当做了袁盎“小人之心”的一大佐证,在他的兄长与周勃交好的情况下,他却在背后贬低周勃,此种行为无异于是“落井下石”。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袁盎的动机并不是看不起“居功自傲”的显贵之人,而是出于维护伦理纲常,坚守原则。袁盎是“小人”还是“君子”在周勃后来的际遇中有清晰的体现,仅凭“社稷臣”与“功臣”之变就将袁盎定位为小人有失妥当。

后来周勃被人诬告有谋反之心,文帝将其打入大牢之中,朝堂之上除袁盎之外,无人替周勃言说,反倒是曾经被认为诋毁周勃的袁盎据理力争,在文帝面前力辩周勃无罪。“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的待遇让周勃知晓了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周勃也因此与袁盎成为了好友。

事实上,在周勃名声正显之时奉承他,在周勃落难之时闭口不言甚至落井下石的是同一批人。袁盎的特立独行自然为这些人所不容,更让这些人觉得他有“谋名”之心。但在周勃的起落中可以看出,袁盎的举动确确实实是为了“坚持原则”,而并非是为了名利。

二、干脆果断

袁盎行事不拖泥带水,干脆果断是他的一大优点,但他的干脆果断却又促成了他“小人之心”的一大“铁证”。晁错和袁盎是一对死对头,双方互相厌恶,在文帝一朝,晁错各种激进的改革措施都不被采纳,但在景帝登基之后,晁错却成为了朝堂上的重臣,由于景帝采用了晁错提议的“削藩策”,吴楚等诸侯国被逼起兵,这就是七国之乱。

在这场景帝年间的浩劫中,袁盎和晁错二人再次纠缠在了一起。身为景帝的心腹之臣,晁错自然是要对七国之乱负责,但令人意外的是,晁错脑子里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怎么平定“七国之乱”,而是在想怎么借助“七国之乱”除掉袁盎。晁错的提议不被部下认可,他本人也犹豫不决,但致命的是袁盎得知了晁错欲致其于死地的消息。

是君子,亦或是小人?且看西汉袁盎的“方圆之道”

袁盎与汉景帝

通过好友窦婴搭线,袁盎得以面见汉景帝,他在支开晁错之后向景帝谏言说,吴楚七国之乱的口号是“诛晁错”,要想兵不血刃的平定这场战争,只能斩杀晁错。因为袁盎的一席话,景帝心爱的改革家晁错失去了他的生命,而这次事件也被人视作袁盎“小人之心”的“铁证”,但这件事中袁盎真的是小人吗?

方今计,独有斩错”的说法固然有假,但袁盎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晁错试图以袁盎担任过吴国国相,收吴王钱财为由将袁盎拉入“七国之乱”的浑水当中借机除掉袁盎。他没有动手不是因为他是“君子”,而是因为他“犹豫不决,拖泥带水”的性格。袁盎和晁错之间是生死之争,先下手为强才能保得住性命,若是因为在生死之斗中干脆利落,就将其定位为“小人”,那天下间的小人估计遍地都是了。

除此之外,袁盎“斩晁错”的提议对于平定七国之乱也确实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虽然达不到他对景帝“兵不血刃”的许诺,但也使得吴楚等七国成为了无名之师,毕竟他们打着“诛晁错”的口号,但晁错已死却还不罢兵,无疑是暴露了其谋反的本质。这样的情况下,吴楚七国就不能借此挟裹百姓,谋反之路也是阻力重重。

三、有气必出,有仇必报

袁盎被视作小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小心眼”,袁盎遇见丞相申屠嘉后,赶紧下车拜谒,但申屠嘉却并不下车。这样的遭遇无疑让袁盎感觉到被忽视,感觉到被羞辱,为了出自己心中的这口气,袁盎跑到丞相家中进行论辩,直到丞相将其“引与入座,为上客”,袁盎才感到心满意足。

这就体现出了袁盎身上有气必出的性格,他觉得丞相不守礼节,没有给予他对应的尊重,他就必须要让丞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将胸中的那口郁气释放而出,袁盎才能够觉得心情舒畅,这样的举动说是“君子”,显然是有失妥当,说是“小人”,又有些言过其实,倒不如说是一种心高气傲的文人风骨,而这也是大多数坚持原则之人的通病了。

袁盎之圆

除了强硬、干脆的一面,袁盎还有圆滑的一面,这正是他和好友窦婴的不同之处,窦婴坚持原则,坚守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却为景帝、武帝所不喜,被窦太后疏远,被王太后排斥,田蚡得势之时,窦婴身边宾客尽去,只留下了一个灌夫,不可谓不凄凉,这就是为人处世太“方”了的后果。

是君子,亦或是小人?且看西汉袁盎的“方圆之道”

袁盎图画

袁盎虽然也“方”,但他并不完全“方”,和窦婴比起来,他有着“圆”的一面,而这“圆”的一面是为“方”的一面而服务。这就导致了袁盎虽然官职不高,还总是指出皇帝错误,却始终一副混得风生水起的样子,若不是梁孝王被羊胜、公孙诡等人迷了双眼,可能袁盎的结局会非常好。

一、说话的艺术

袁盎的谏言大多都是直指要害,所以可以做到劝诫了皇帝,又不使皇帝发怒,若是将其放到汉高帝刘邦征战天下的年代,说不得他会成为一个有名的说客。这就是袁盎“圆”的体现,他对于说话的艺术把握得非常好,他拥有丰富的学识,足够的知识储备,并且洞悉君主的心里活动,在劝诫的时候可以用最简短的话道出真意。

淮南王和文帝是好兄弟,仗着有文帝的宠爱,淮南王骄横无比,袁盎曾经就此劝诫文帝,不要过度的放纵诸侯王,可能会酿成大祸,但文帝对此置之不理。等到淮南王谋反之事暴露,文帝又以雷霆手段对付淮南王,袁盎又劝诫文帝不要这么做,前后落差太大,淮南王若因此而死,文帝很可能落下“杀弟”的骂名,文帝再一次拒绝了袁盎的建议。

两次被帝王所拒,袁盎并没有因此而招致文帝的排挤,相反的,当事态如袁盎所预料的那样发生之时,他并没有对自己准确的预测未来而感到骄傲,而是第一时间思考如何让文帝摆脱“杀弟”的恶名。他熟练的将文帝与前贤进行对比,将文帝吹上了天,解除了文帝的后顾之忧。

在这里,袁盎的“圆”就是在为袁盎的“方”解围,当他连续两次直言进谏而不被文帝采纳,并且事态恶化到了他事先预料的地步之时,他优秀的口才为文帝缓解了尴尬的处境,也化解了之前在文帝心中所留下的不良印象,这样的“圆”正是袁盎立身的根本之一。

二、善于结交朋友,传播自己的美名

在晁错想要借“七国之乱”除掉袁盎的时候,至少有两个人帮助了他。一个是泄露消息给他的无名小卒,另一个是帮助他见到景帝的窦婴,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帮助,袁盎即便有再逆天的口才,再优秀的说话艺术,也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他甚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晁错弄死,也可能在知情的情况下,由于见不到景帝而等死,善于结交朋友,正是袁盎之“圆”的又一大体现。

是君子,亦或是小人?且看西汉袁盎的“方圆之道”

袁盎进谏图

袁盎因为阻止景帝立梁孝王为太子而被梁孝王记恨,这是袁盎之“方”种下的因,因为要维护西汉王朝的稳定就必须要维护立太子的法则,所以袁盎对于立梁孝王为太子一事坚决反对,这是他“坚持原则”的体现,也是他的“方”的体现。

梁孝王被公孙诡之流蛊惑,派人暗杀袁盎,但第一个刺客因为袁盎广为流传的美名而不愿刺杀他,此外还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数透露,嘱咐他要小心下一个刺客。这是多么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让一个铁血无情的刺客“不忍”刺杀他?这正是袁盎之“圆”的体现,做人“方”就必定会得罪人,布局“圆”就可以化解“方”带来的危机。

虽然袁盎最终还是死在了梁王的刺客手下,但这并不意味着袁盎的“方圆之道”不成功,“皇帝梦”破灭的梁孝王已经堕入疯狂,任何阻止他做太子的人都是他痛恨的目标,这种情况下“方”了就必然结局凄凉,袁盎也算是为他的“坚持原则”而殉道了。

小结

关于袁盎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总能找出几件事情来做佐证,但这样的论证是毫无意义的,用如此单极化的思维来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是非常片面的。

袁盎行事“方”,做人“圆”,“圆”是为了“方”而服务,他不是完整的君子,也不是彻底的小人,和他的好友窦婴比起来,他多了一丝圆滑,但又没有丢掉窦婴身上的那一种游侠气质。“方”是他做人的底线,是他处事的原则,“圆”是他的后路,是为了达成“方”的目的而采取的方式方法,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这才是真正的袁盎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