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谁肯知足常乐而甘于淡泊呢 来自佛医堂网络教学 00:00 13:15 师兄们好!脾胃易受寒,因此在冬天要格外小心调理。以下给大家分享4种日常按摩方法,对调理脾胃效果很好。 脾胃最喜欢温暖软烂的食物,一些黏腻、硬的、辛辣的、油腻的也得少吃,以免给已经虚弱不堪的脾胃增加负担,经常吃一些养脾胃的山药、大枣、芋头、猪肚、莲子、白扁豆、红豆等。 然后学一些日常按摩方法,对调理脾胃也很有帮助: 捏脊不只孩子适合,对大人也同样有效,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消化不良、胃胀胃痛、腹泻、精神不好、乏力,每天捏1~2遍。 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天冷可以隔着衣服捏和搓。方法:站姿坐姿或仰卧均可,身体放松,双手叠放,男生左手在下,右手掌心自然搭在左手手背上,女则相反。以肚脐为圆心,稍用力沿脐周环形按摩腹部,两手沿顺时针方向揉动36下,用力深而缓,注意力放在腹部的感觉上。再逆时针揉36下。每天早晚1次,需长期持续。
 有人一揉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坚持每天排出浊气,预防生病才是上上之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养气血的强效穴位。吃撑了,消化不良,敲敲打打,就会觉得舒服多了。
佛医堂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位置:足三里在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即:膝关节处有一个髌骨,髌骨下两边有两个坑,叫膝眼穴,内侧的叫内膝眼,外侧的叫外膝眼,从外膝眼开始,往下量四横指处(食指到小指四个手指第一指节的宽度)。也有人觉得推揉足三里的效果比敲打的好,可以两种方法都试试。手掌握拳,用掌根稍微用点力,从足三里穴开始向下推5~10分钟,推的时候沿着同一个方向,不要来回的推。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 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这是《八段锦》的动作之一,在佛医堂的佛医禅观课中,弘南老师也曾多次讲过这个方法及作用。此功法正是利用这一机理,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1.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