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郊印象》 聂昌硕摄影画集(4)

 聂昌硕 2019-12-16


《京郊印象》

 聂昌硕摄影画集(4

创新即产生新概念,新概念伴随新名词,摄影画就是在摄影作品上画画,这种画是摄影深度后处理,其形不变,色彩完全可以达到印象派的效果。
 
冥冥中我觉得这二十六幅摄影画是绘画史上首创,或许也是绝唱。它很费时、费眼、费神,今后我可能再画几幅人物肖像,不太可能再画风景了。会画画的年轻人会将摄影画成画?可能性不太大!也就我这一根筋的糟老头会干这种傻事。
 
我在水峪村摄影画刊出后赵友萍先生问我:“这种处理有可能再虚一点吗?”当时我回答:“可以,只是比较费事。”隔了几天我恍然大悟,赵先生,一个一辈子画油画的老画家感觉软件处理后的画面不舒服,远近一样实,一样清晰。这个问题之前我考虑过,认为是电脑绘画的特点,还有意在保留它。赵先生的一句话使我意识到机械感的严重性。装饰作品或许可以适度保留,写实作品不行,它违背了虚实次序的感觉需求。我应该再试试,照相现实主义将油画画成摄影,我反其道行之,将摄影后处理成印象派油画,看看创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电脑色彩在绘画实践中的规律是什么?产生的效果又如何。
 
没想到用绘画的目光审视摄影,摄影中的问题太多了,中浅调子的补色,软件可以解决一部分,暗调子中的补色几乎全部需要手工补绘,还有大量的虚化问题需要逐一调整。这里的作品差不多都持续加工调整过十多次,当然每次时间不长,原想一集四十幅,一减再减,减成二十六幅,耗时一个多月,最后几天写作任务都放下,专心“拾道”它们。
 
尽管摄影中形色俱全,但是作品是个整体,一动各种关系都要随动,否则不统一了。本集基本满意的大约五六幅,其他作品调整程度各不相同,观者会一目了然的,凑合了吧!其中有两幅按照套色木刻方式处理的,不尽满意,却很有电脑特色,还可再尝试。
 
做这套摄影画的另一个目的是学习色彩。我的色彩一直不太好,却在写色彩理论。理论家绝大多数不是画家,但理论有实践基础容易“落地”,趁此机会好好学习一下是大有好处的。
 
这次实践收获极大,Photoshop的拾色器原理与色立体类同,颜色需要按照补色原理在拾色器中寻找。结果喜人,逻辑清晰,我会在《声光交响》中详细讲述它们。
 
这次实践完全是摸索性的,走了不少弯路,在荆棘丛生中拓荒是费时、费力的原因。当改换思路与方法产生奇效时,又会欣喜若狂。发现同类色在拾色器中进入暗灰区竟然冷色变暖,暖色变冷,许多补色都在这里找到的非常有趣。我想,经验丰富了,熟门熟路地用电脑画色彩会是件赏心悦目之事。
 
近两天,最后的调整我都放大成局部,进行分面,补色搭配,为了就是放大后会露出笔触,仍然可以欣赏。
 
聂昌硕  2019年8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