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巅峰感悟(黄龙摄影)

 聂昌硕 2019-12-16

巅峰感悟(黄龙摄影)

聂昌硕散文集

去黄龙旅游,汽车顺公路爬上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巅,路旁有了一个观光平台,大巴停下,让客人下车浏览。我才到车门口,就被扑面而来的山风震慑住!强悍,噎人;风似刀割,寒似冰刃,有透心透骨的穿透力。出发时特地多穿了件羽绒服,感受如同裸体一般,风的肆虐、冲撞使人很难站稳。

我猫腰跑到栏杆旁抓紧扶手才有了支撑。四顾群山,极目远眺,气势恢宏。这里无霾,能见度极佳。一条宽阔山谷伸展至远方,没有上千公里,也有几百公里之遥。目光顺势推延,弯弯曲曲、虚虚实实、山脊时隐时现直达天际,与云天相连,浑沌交融。峰峦上压着厚重的云层,它们缓慢地翻腾,蕴藉着势能,展示着力的威仪;头顶上的浮云,如梦似雾般轻盈飘逸,时有湿气拂面,转瞬即逝。两侧有高山遮档,左侧的夹金山据称距黄龙有170多公里,感觉却壁立千仞,近在咫尺。……

细看山谷,在最近的崖坡中寻找刚才走过的公路,目光吃力地寻找,细细辨识才时隐时现。路上怎么没有车?好象有几个小点,它们为什么不动?当目光麻木后再度醒觉才会感到它们在蠕动,它们“活着”呢!身处峰顶,大巴车不如蝼蚁!小得很!小得可怜!

俯瞰下方我忽然想到高瞻远瞩一词:做大亊的人,都应该到峰巅上站站,观翻云覆雨,看层峦叠嶂,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大气量、大胸怀、大志向。地面的“大事”从高处观察,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只有鸟瞰世事,才会知道自己的位置,被四周的态势所裹挟,才能正确观事处人!

我常想东半球的人头朝上站立,而西半球的人就是头朝下挂着,反过来亦然。没有人会有倒挂的感觉,却时时倒挂着!神奇的自然告诉我们任何事都亦正亦反,无绝对正,亦无绝对反,都是相对的。不能事事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同样的问题因立场不同,是非也不同。

有的人在洞中观天,永远仰视!却安全。有的人在地面平视,目光只能看到方圆几公里的事物。想看更大的范围,就需像孙悟空一样腾空而起,俯瞰大地,升得越高,视野越广,大事就会变小,心胸会变大。我们不可能总站在山顶,心却可以,甚至可以翱翔太空,从宇宙的视角观地球,地球变小了,苍茫昆仑都找不到了。

我们常会发现在交往中有些人谈得来,有些人不行,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原因在于对所处位置、视野、立场不同!学识、阅历差异巨大,看的事物维度不同,认知便南辕北辙!谈得来的多谈,谈不拢的只能少谈、不谈!

待人观世也有三种视角,我的准则是:

俯视看世界,看社会,看人事;不俯视任何人,因为我没有资格。

仰视知识,敬畏科学,崇拜思想;不仰视任何人,因为我不再迷信。

只平视待人,尊人人平等为信仰。

人的素质不同,经历不同,三观相同,视角不同,观点不同有其合理性,只有尊重别人的观点,自己才能被尊重,才有自由思考的权力,才能保持观念的独立性。

人人有事业,人人在攀登,多数止于山腰,目光局限于周遭的景物。短视者并不自知,还会讥讽远视者“幼稚”,他们盯住近利,力争一个近利都不错过,成熟于实惠满满。远视者会探究“无用”事物的真相,孜孜不倦,而丧失眼下许多机会与好处,一旦成功便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望着望着感慨万千:大病之后,古稀之年,第一次跋涉远游,上到四千多米的峰颠更是的“壮举”,之前没有,今后也不会再尝试。高山缺氧导致我类“昏厥”,三步一歇,五步一停,歇歇再走,走走再歇,艰难攀登,为了登高,为了望远。我想见大山、大谷、大气象,不得不付出啊!观光联想进入哲学,感慨超越形而下,思绪展翅已经越出“牢笼”!

山风太硬,硬得撞人,使我无心“恋战”,拍了几张照片就上车了。人们都赞叹当今科技之伟大,我回家在电脑上看这些照片,全无当时的感觉。山谷的深远、深幽、深邃;山脉的气派、气韵、气魄,在照片中荡然无存。自然之“大不是照片能够表达的,它在生动的实景中,它在凌厉的山风中,它在翻腾变幻的云层中,它在无边无际的峰峦中。它是活的,有灵性的,是词穷而意未尽的。

          聂昌硕 改写于2018.11.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