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元朱文、圆朱文和细朱文章的区别

 法厉无边 2019-12-16

今天做一个搬运工!

只要工稳的朱文小篆印章,好多人都称圆朱文、元朱文或者细朱文印,此事屡见不鲜!的确很多人对目前圆朱文、元朱文、细朱文...概念或界定似乎不够清晰,我参考综合一些理论知识,简要的做个说明:

元朱文印

元朱文印的崛起,赵孟罟Σ豢擅唬允纤痰摹罢悦项印”、 “松雪斋”等印,其印文之文雅秀润,素为后世所推崇,被称为“元朱文”产生。因赵氏大多时间生活于元代,后人故有此一称。元朱文大致有几个形状上的特点,一是文字宗《说文》小篆而变化,二是笔画圆润不存在方折,三是笔画交接处呈焊点状,四是单个字形成多为方形等等。

圆朱文印=元朱文印

圆朱文其实就是元朱文的俗称。一般认为出自清代陈鍊的所谓“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文。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 必有的一个文字特点就是每个字的折笔处必为圆笔,现将此类印章称作“圆朱文”也并非不妥。

细朱文印

细朱文印的范畴就大了,至少包括元(圆)朱文、铁线篆等自明代以来各家各派的工整纤细的小篆阳文印。广义上是否还应包括譬如:黄士陵、叶璐渊等取自三代金文、秦诏版、度量衡、兵器、礼器铭文等文字的工细阳文印呢?

综上所述,简单概括下也就是细朱文印包括元(圆)朱文印,通俗讲自明清以来各家各类风格的工细阳文章都可以称之为细朱文印,但绝不可都称元(圆)朱文印。 细朱文印的产生,历来存在诸多说法,较有影响的有两种:一种为始于元代赵孟钏担庵止鄣阍谇宕呋袼队∈觥贰⒊洛所著《印说》中都可以找到。而另一种为始于六朝说,清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大家赵之谦在他所刻圆朱文印“镜山”款中说:“六朝人朱文本如是,近世但指为吾、赵耳。越中自童借庵、家芃若后,知古者益鲜,此种已成绝响,日貌为曼生、次闲,沾沾自喜,真乃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矣…”。这两种观点提出的似乎仅是小篆细朱文印的定型期,并未明确提出小篆细朱文印并未明确提出小篆细朱文印的产生。

世上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小篆细朱文印当然也不例外,它绝不可能凭空到了元代突然形成,在元朝以前肯定有它的萌芽期。这一点,从传世的玺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线索:汉印“巨杨千万”、“巨蔡千万”,文字圆转流动、细边细文,已显露出些许后世圆朱文印的消息;唐“观阳县印”、宋代苏轼用“赵郡苏氏”等印,用小篆而非当时所流行的九叠文,线条流畅、细边细纹,为元代圆朱文之崛起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圆朱文印式在元代以前便具雏形。

清末印坛,雄浑、稳健两路并存,且成两雄对峙状:吴昌硕钝刀硬入,巨刃摩天,其雄悍高古苍浑的印风名震南北,于之抗衡者为稳健一路的赵时棡。赵时棡的印作,除师法周秦玺印、涉猎浙派之外,一生治印多致力于圆朱文印。赵时棡所作圆朱文印,工稳平实、穆然恬静,已非宋元时代细朱文印的拙朴所能比拟。赵时棡弟子陈巨来先生,则更将此路印风推向了极致。

近、现代印坛,细朱文印分为三个亚种。

一是以陈巨来为代表的元(圆)朱文印,有高古冲和之气。例如:“大风堂珍藏印、巨来画松、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等”。

浅谈元朱文、圆朱文和细朱文章的区别

大风堂珍藏印

二是以王福庵、韩登安、吴朴堂等为代表的新浙派,由赵之谦细朱文印发展而来,擅长多字密布,稳健而略显程式化,纯以个性化篆书为基础,线条略呈弧势,与典型圆朱文印有明显区别。形如铁线,瘦健有神”(见陈鍊《印说》)当代一般称之为铁线篆细朱文印。以示区别于圆朱文印。例如:“安徽省博物馆传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浅谈元朱文、圆朱文和细朱文章的区别

但愿人长久

三是以现代钱君匋为代表的小篆风格的细朱文作品,体势偏长,笔画有轻重、粗细之变,系传邓石如、吴让之衣钵,夸张了“印从书出”的效果。例如:“砚山鉴藏石墨、云气漫山山接天等”。

今天,各种细朱文印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它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中国篆刻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注:参考自高申杰先生《小篆细朱文印概述》一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