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业余摄影师历经6年拍下3万张照片,拍出不一样的故宫,单霁翔也为之点赞!

 DavidCCH 2019-12-16

悠悠故宫,

建成已近六百载。

六百年春秋,六百年冬夏,

光阴荏苒,彼时紫禁城,

化身为今时的故宫,

千回百转,天高地阔,

风云变幻,岁月沧桑。

深宫老树 ,倒影古波,

碧瓦飞甍,斜阳屋脊,

廊檐回环,琉璃金黄。

深秋时分,

红墙黄瓦之旁,

碧蓝天空之下,

是一树明丽的金黄。

若是赶上落雪,

那就更是令人惊艳。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雪落无声,天地沉静,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时间也仿若静止。

拍出这些令人惊艳的

故宫照片的,

是来自河南商丘的一位老民警

——苏唐诗

苏唐诗

苏唐诗拍摄故宫6年,

从河南往返北京40多次,

拍下了3万多张故宫的照片。

2019年上半年,他从中精选出100多张,

结集出版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一书。

一经问世,就技惊四座。

有人慨叹他用普通游客的条件,

拍出了不一样的故宫;

有人则称赞道,

“非科班出身亦非器材党的摄影师

一样能拍得精彩!”

苏唐诗所著《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一书

而在正式出版之前,

苏唐诗寄了本样书

给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

翻看之后,

单霁翔也为其拍摄的故宫所打动,

欣然为之作序,

称其记录的故宫,

“格局恢弘依旧,

却多了些和蔼可亲。”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为《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作序

普通的摄影器材,

普通观众的路线,

普通人的视角……

但苏唐诗所拍出的,

却是不普通的故宫。

“故宫是中国古建筑之美的集中体现,

每次拍摄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苏唐诗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

从小就喜欢书法、绘画。

他接触摄影已有近30年,

1991年他还在警校上学时

就开始学习拍摄用于刑事勘察。

没成想,摄影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20多年来,

他把自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

都花在了摄影上,

一直专注与痴迷其中。

拍摄古建筑

则是苏唐诗近几年主要的创作方向。

在出版《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之前,

苏唐诗已在这个领域颇有心得,

他拿过几次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大奖,

甚至还得过全国总冠军。

苏唐诗去过全国很多地方拍摄古建筑,

北方的故宫、五台山、承德,

南方的大理、楚雄……

他都一一跑遍,

留下了许多打动人心的照片。

“古建筑是当时历史时期

审美、工艺、技术乃至习俗等的集中体现,

反映的是古人对自然对世界的看法,

古建筑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一开始游客照般的拍摄,

到后来拍摄语言的精进,

苏唐诗颇下了一番苦功。

“‘补习’了大量的古建筑、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他一有空就翻阅相关的著作,

向大学的教授请教,

参加各类相关的培训。

日本的摄影家土门拳的画册《古寺巡礼》

对苏唐诗的触动很深。

“需要深入其中,多拍多想,

一年四季,花开花落,

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了解古建筑,

才能将历史上万千工匠的勤劳智慧,

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从而让自己拍摄的作品更有价值。”

6年,往返40余趟,3万张照片,

这组数字的背后,

是苏唐诗对故宫拍摄付出的努力。

他每次来故宫,

都会预先做出一个拍摄规划,

查日历,查天气,

是要展现天地间壮阔的大气建筑,

还是一草一木的动人细节,

他都要做到心里有数。

在拍摄故宫的日子里,

苏唐诗常常是第一个检票进故宫的人——

他要赶在大批游客进入之前,

拍下壮阔的风景;

他也常常是

最后一个离开故宫的“游客”,

只因珍惜在这里的时时刻刻。

有一次在闭馆前遇上暴雨,

却很快雨过天晴,

天上彤云翻滚,颇为壮观,

苏唐诗感慨着自己的幸运,

拍下这可遇而不可求的惊艳一刻,

却全然忘记了自己其实已经被雨淋湿。

拍摄故宫的雪景

则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19年初,

北京迎来了两次降雪。

苏唐诗遗憾地错过了第一次,

却欣喜地从看到了第二次降雪的预报。

当机立断,

他立马决定连夜从河南赶到北京。

时值春运高峰,一票难求,

他硬是活生生挤上列车,

站了好几个小时抵达北京。

不顾脚已站僵,

下了火车就直奔故宫,

终于拍到了自己满意的照片。

来过40多次的苏唐诗

对故宫的一草一木,花开花落都如数家珍。

“春天到了,可以去拍故宫的花,

玉兰、杏花、丁香、海棠次第盛开;

夏天,可以拍荷花,拍雨中的故宫;

秋天,故宫里的银杏一树金黄,

和耸立的红墙相映成趣;

而冬天,要是碰上一场大雪,

那时的故宫就太美啦……”

苏唐诗拍摄的故宫,

既有风云变幻下的大气磅礴,

也有光影花枝的点滴细节。

“故宫以前是神秘的皇城,

现在则是大家都可以参观的博物院。”

他眼中的故宫,

不是威严而高冷的,

而是充满了平易近人的诱惑力,

鲜活、温暖而生动。

苏唐诗说,

他最喜欢故宫里的“时间感”,

一次拍摄,正逢落雨,

苏唐诗便在屋檐下静静看雨。

“雨水从瓦当上滴滴落下,

掉进地上的大缸里……

你会觉得这样的画面很美、很安静,

也会不由得想起,几百年前,

雨水也是这样悄然地落下……

时光就在此刻交错。”

在未来的日子里,

苏唐诗还会继续地游走、拍摄,

故宫、还有中国其他的古建筑,

都会是他关注的对象。

“古建筑里凝结着古人的智慧,

蕴藏着我们民族的灵魂,

需要深入地体会和挖掘。”

那么多年来,

苏唐诗一直以敬畏的态度

在拍摄古建筑,

在他看来,

这并不只是简单的拍摄创作,

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对于了解古建筑来说,

除了实地探访,

最直观的或许就是欣赏它的影像了。

从一开始,

苏唐诗就一直保持着一颗工匠之心,

专注、勤奋、积淀,充满诚意,

也正因为如此,

他的作品,

才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转载、投稿、合作 请直接回复微信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