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安江

 yczx 2019-12-16
遵义洛安江
遵义洛安江
  洛安江是中国贵州遵义市境内的一条江,被称为“遵义的粮仓”,也是一条历史文化之河,洛安江是贵州遵义沙滩文化的发祥地,贵州遵义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清代以“西南三巨儒”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者将沙滩文化推向顶峰,缔造了贵州文化;近代的“文化将军”陈沂、当代黎氏后裔学者黎焕颐、沙滩文化研究者黄万机等又一次掀起文化学习的高潮,使新舟人勤劳智慧,耕读并重,农商不废。新舟人有浓浓的回报桑梓情怀。

基本简介

洛安江风景
洛安江风景
  洛安江上游今绥阳县蒲场镇、风华镇、郑场镇、遵义县新舟镇、遵义市团泽镇五镇交界一带及周边地区,是商周鄨邑所在地,是蜀王鳖令的故乡,是汉建元犍为郡、汉建元夜郎县、两汉魏晋鳖县、唐郎州、唐播州、唐遵义县沿袭治地,是宋代之前乌江河套大娄山地区的最重要的政经中心。宋代以后播州治所迁到今遵义老城。

  五镇交界一带自宋朝之后就逐步成为遵义府、县的边缘地区,极少外人访问这里。有学问的本地人大略知道唐朝的播州旧州、遵义废县与之有关,农业在云贵高原之上还算过得去,其他基本乏善可陈,绝对无人清楚其唐代以前的前尘往事。但是洛安江就是鳖水,除了洛安江找不到第二条完全符合《水经注》所记载鳖水状况的河流。犍山就是牛心山,洛安江又名牛江牢江。唐朝的播州旧州、遵义废县,就是沿袭两汉魏晋的鳖县。所以从文献记载的线索来看,商周鄨邑正在此处。

遵义市新舟镇

遵义市新舟镇
遵义市新舟镇
  新舟镇位于遵义市东35公里处,距遵义县城镇74公里,东连永乐,南靠虾子、西抵团泽、北距绥阳。全镇国土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余亩,辖12个村1个社区,人口7.2万余人。城镇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万余人。是全国500个强镇之一,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次荣获“全国先进文明镇乡”等荣誉称号。新舟气候宜人。新舟地处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平均海拔830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

  新舟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清澈的乐安江穿域而过,四季不竭,镇内有小型水库12座,中型水库4座,水能储量丰富;适宜的气候使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24.54%;镇内有黔北文化的发源地沙滩,有具“西南著名从林”之称的禹门寺,还有大型的军用机场一座。新舟有丰富的物产。境内若干个产粮大坝,土地肥沃,使新舟素有“黔北粮仓”之美誉,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2万亩花椒、2.4万亩辣椒、8万头出栏生猪、30万羽出栏鹅、5000亩稻田养鱼、5000亩果蔬的“六大基地”已基本形成。新舟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通讯等条件。

  全镇通车里程达200公里以上,80%的通村公路已硬化,全镇20分钟经济圈已基本形成。308县道穿镇而过,遵新高速公路即将设建,新舟民用机场即将启用。全镇已实施村村通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新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洛安江小考

静静的洛安江
静静的洛安江
  我幼年时代曾经步行很久来到五镇交界一带一个名叫伞水的地方,突然感觉河道两旁的风景极其秀丽,却又不是自己常见的那种纯天然的山村野谷的秀丽,而仿佛类似于他们城市公园里的那种人工修饰的秀丽。我当时不知道这条河溪最少两千年前就已经被人们修理过了。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找不到任何关于伞水的文字和图片,事实上那里不仅很美丽,而且曾经很重要。
  今天的伞水场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独街,东半边街属于遵义县新舟镇乐耕管理区桂花村某村民组,西半边街属于绥阳县某村。听说还赶场,五天一场。有村道,通拖拉机,不通大客车。伞水场后山的轿子顶或属天成,或有人工,其在汉晋时代及之前的数千年岁月里必定是濮人中心部族的烽火台。伞水场与河包场之间,地坑中有一小山,酷似牛心。天荒地远,四野无人,我独自在此祭献过一支香烟。

  洛安江中游的沙滩河段是我幼年时代成长的地方。从明末至清末,在沙滩村出了数十名举人进士。尤是到清代嘉道咸同之际,涌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数十名文人学者,泽润黔北,名噪中华。其著述达221种,2000余万言,内容涉及经史、诗文、音韵、地理、训诂、版本目录、科技、金石、书画等10多个领域。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辞海》中有条目,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古典文学辞典》、《中国文学史》、《清代艺术概论》等众多国家级工具书上,有沙滩文化和沙滩文人成就的记载。《清史稿》中有6人入传,《大英百科全书》亦有沙滩学者条目。沙滩文化是遵义移民文化的一座高峰,也是云贵高原移民文化的一座高峰。清代之后有”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的说法。沙滩禹门寺也是清初丈雪法师传经之处,曾经是黔北佛教圣地。

  在洛安江的下游,即将与湄江交汇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穿洞”的景区。洛安江穿山而过,留下宽80余米,高 100米的巨型山洞,当地人称为 “穿洞”。抗战时浙江大学搬到湄潭,曾经引起一些学者注意。丰子恺在那里画过画。 目前公认”穿洞”的成因有二说。一说水力之功。即千万年水力穿击而成。一说天生桥。即两边石头拱拢来。这两种说法以科学的面目,占领了关于这个石洞的所有解释文本。这两种说法的本质就是西南蛮夷史观。人们不敢想像其它的可能。但是:
洛安江风光
洛安江风光
  第一、石壁明显有人工的痕迹。

  第二、哪有这么宽这么厚且内壁如此平整规则的天生桥?

  第三、水力冲刷不可能穿透这么厚的石崖。

  第四、水力冲刷的石壁应该是光滑的。

  第五、水力的横向截面应该是左右宽,上下窄。而实物恰恰相反。

  很显然,这个庞大的洞天乃是人工所成,而此处正是擅长水利工程的远古鳖人所生活的中心地带。 最合理的解释是:四五千年以前,洛安江流域的水在穿洞附近应该是通过若干溶洞暗河(当地人称”消坑”)流出,或者是直接翻过这道石梁以瀑布的形式流向外面。而每到春洪爆发,整个流域下游泛滥成灾、遍地泽国。鳖人利用枯水季节毕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功将石梁中的溶洞拓宽拓大数百倍,而成就此宏大的穿洞工程。此后洛安江流域方有机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粮仓。

  三千年之前的鳖令正是从这里的鄨邑走出,协助杜宇氏治水成功,从而取代杜宇成为蜀王。至于同样也是治水成功取得天下的大禹是否属于鱼互鳖人,是否鳖令的祖先,另论。位于远古鳖人聚居中心的洛安江穿洞工程,是早期鳖人治水工程的实证。

  按照《水经注》等文献记载的情况,洛、湄、湘交汇之后流入乌江之前的河段其实也应该视作洛安江干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