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哈拉沙漠现一动物,一双大耳朵长15厘米,既是散热器又是雷达

 雪灵谷 2019-12-16

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在非洲的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从西到东由大西洋沿岸一直抵达红海海边。其实,在当地游牧居民的语言中,“撒哈拉”就是大沙漠的意思。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

但是浩瀚的沙漠里,还是生活着许多动物,比如沙鼠、跳鼠、荒漠刺猬、斑鬣狗、胡狼、沙狐和细长的獴。其中,最可爱的要数这只大耳朵、萌萌哒的狐狸——耳廓狐了。它是狐界颜值担当,毛茸茸的身躯,再配上一双大大的耳朵,让它们看起来十分萌,被誉为“全球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当地人将耳廓狐视为沙漠的灵魂——“沙漠之狐”,是阿尔及利亚的国宝。耳廓狐主要分布于北非和亚洲西奈半岛与科威特一带,北至阿尔及利亚,南至尼日尔北部,东至西奈半岛和科威特,西至毛里塔尼亚。

01最小的犬科动物,个子比猫小,一双15厘米长的大耳朵,既是“散热器”,又是“雷达”

耳廓狐,也叫大耳小狐与沙漠小狐,以其不同寻常的大耳朵而闻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隶属犬科狐亚科狐属,但科学家发现它在身体特征和社会特征上与其它狐有均有差异。

关于它的名字,在《动物学大辞典》中,名字叫耳廓狐,但是早年一直叫耳郭狐。197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写的《拉汉兽类名称》,写的是耳郭狐,1992年,《哺乳动物分类名录》中用的也是耳郭狐。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变成了耳廓狐。

作为最小的犬科动物,耳廓狐体型娇小,天生一副呆萌的样子,尖脸、大耳和大而黑的眼睛让人心生宠爱。面部毛色较淡,内眼下方的深色条纹向吻突两侧延伸。

这货的体型比猫还小,白色的腹面,头尾长40-62厘米,肩高约20厘米;完全站立时,身高超过1米;体重600-1600克,通常雄狐要比雌狐重一点。

长有一双大耳朵,看起来像兔耳,长10-15厘米,占头部的比例极大,占整个身体的比例是同属生物中最大的。不要小看这双大耳,它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的,既是“散热器”,又是高效“雷达”。

一方面,耳廓狐通过大耳朵来散热降温,来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同时又像“雷达”一样,能敏锐地判断出猎物的具体位置,甚至还能分辨出猎物发出声波的微弱差异。如果是天敌,则迅速逃跑;如果是猎物,则迅速靠近猎食,然后美餐一顿。

它有一条末梢呈黑色的尾巴,长18-30厘米,占体长的近六成,泛红的尾毛厚而浓密,尾尖黑色,尾基部有一黑色斑块。

耳廓狐背上覆盖着松软并呈奶油色的皮毛,腹部则为白色,毛色与环境融为一体。一方面有利于耳廓狐在沙漠中伪装,减少被猛禽发现的几率;另一方面,这一身皮细密的绒毛,还可以在白天反射热量抵御热浪,在夜晚保持温暖,适应巨大的昼夜温差。

耳廓狐的脚掌被软软的细毛覆盖着,这种皮毛可以帮助它保存自己的体温,同时也有便于它们在沙漠中行走,使得它们的小爪子踩在土地上,或者是沙石上时,避免被炙热的沙子烫伤。

02打洞高手,挖出的洞穴最长达10米,遇到危险1分钟内就能挖好一个洞

耳廓狐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双亲和后代组成不超过10只的家族群体,生活在地下洞穴里。为了适应高温缺水的沙漠环境,它们有许多必要“装备”,其皮毛、耳和肾功能都适应了高温缺水的沙漠环境。

耳廓狐有非常强的领地意识。每一个家庭控制一处领地,通过一个家族的排泄物作为标识,来划定它们各个家族的地盘。雄性会用尿液作为标识,雌性则通常以粪便来划定领地,警示“外狐莫入”。

群体之间通过频繁的尖叫声进行交流。耳廓狐的声音都非常响亮,能够发出很多种不同频率的声调。不论成年还是幼狐,都会发出吱吱、呜咽或尖叫等等各种声音,有时候还会发出吼叫声。

作为打洞高手,耳廓狐凭借铁铲一样的爪子,就能挖出一条长度达到9.75米的隧道,最长达到10米,堪称“豪宅”。洞穴附近通常有草丛或灌木丛,耳廓狐还会用洞穴附近的灌木枝作支撑物,以防洞穴坍塌,会捡来灌木的叶子来作铺垫物,使得“小家”更加舒适。

一般说来,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房间”,每个“房间”还有多个应急出口,出口处还有伪装,连猎人也难以识破,所以即使敌人闯入家园,它们也多半可以从容逃走。

在沙地里遇到紧急情况时,耳廓狐的动作敏捷,1分钟内就能在沙子下挖好一个洞,然后钻进去,潜入茫茫沙海中,让捕食者难以发现。

03捕猎时,像雷达锁敌一般左右转动头部,竟能发现沙中细小的声响和震动

作为杂食动物,耳廓狐食性广泛,几乎什么都吃,尤其好食鸟蛋。据《人与自然杂志》介绍,它们90%的食物都来自昆虫和肉食,剩下的10%是植物的根茎和水果

其肉食菜谱包括小型啮齿动物、鸟类和鸟蛋、爬行类,素食主要是水果与植物种子,有时也尝尝新鲜,吃些树叶和植物根茎。

耳廓狐白天在洞穴中睡觉,夜间觅食,以此躲避沙漠烈日下的炙热。它们依靠包括听觉在内的各种感官,来寻觅昆虫、小鸟、鸟蛋等食物。

捕猎时,耳廓狐凝视着沙土表面,像雷达锁敌一般左右转动头部,沙中细小的声响和震动,都能为它们指示出猎物的所在位置。

一旦发现猎物,它们连冲带跑追了过去,一口咬住绝不松口。它们身手敏捷,通常能跳0.7米高,这类特性能方便它们捕捉猎物。

万一找不到饮用水,耳廓狐也不担心,它们就吃一些植物的叶子与根茎,能从食物中获取生存所需的水份。

04刚出生时,幼崽的大耳朵是折叠的,10天左右耳朵才会展开

每年1-2月份,是耳廓狐求偶的季节。它们一年一般只繁殖一次,妊娠期一般为50天左右,所以到了3-4月份,就生下幼崽,一胎1-4个幼崽。这时候,沙漠里不怎么热,适合小宝宝生活。

在繁殖季节,守护洞穴是雄狐的天职。这时雄狐的攻击性很强,一旦别的狐狸闯入其领地,很可能会遭受攻击;而雌狐在产下幼崽的10天内,几乎寸步不离地照顾孩子,直到狐宝宝睁开眼睛。

刚出生时,狐宝宝的大耳朵是折叠的,眼睑这时候几乎闭着的,10天左右才能张开,奇怪的是,这时耳朵也展开了。

狐宝宝在妈妈身边吃奶约61-70天后,妈妈就给它断了奶,让它开始在外面找吃的。狐宝宝是早熟品种,不到9个月,性就成熟了,就开始找对象谈恋爱了。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一样,它们一般将成年后的幼崽驱逐离家,但耳廓狐的家庭中允许成年的孩子继续留下,哪怕期间父母又生了一窝幼崽,其实这样挺好的,长大成狐,还能帮妈妈照顾小宝宝呢。

05人家耳朵虽然大,但不叫大耳狐

很多人总以为耳廓狐与大耳狐是一种动物,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物种。人家耳朵虽然大,但不叫大耳狐。

据《中国科学报》介绍,耳廓狐与大耳狐因为生存环境相似,所以都有一对大耳朵,但它们确实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最多算个表兄弟吧。

大耳狐这种动物,颜值比耳廓狐下降不少。非但不萌,反而由内而外散发着猥琐气质。这狐狸精脸倒也小巧,但上浅下黑的配色大大减分,怎么看怎么别扭。

其实,从毛色上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大耳狐偏灰黑,且脸谱似浣熊,配色较为阴暗,看起来有点脏;而耳廓狐则明快得多,通体黄白或淡黄。

眼睛也很好分辨,耳廓狐的眼睛更大更萌,而且其眼睛的眼角向下倾斜,而大耳狐的眼睛眯成一条直线。

结语

自然界中,除了豺、野狗以及猛禽外,耳廓狐最大的威胁还是人类。北非商业猎捕耳廓狐,或用于宠物贸易,或把肉卖给当地人食用,导致耳廓狐的数量严重下滑,有一部分地区的耳廓狐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

雪灵谷动物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人与自然杂志、中国科学报、生活科学网、Wildscree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