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创立“涨墨”技法,书法作品气势逼人

 昵称535749 2019-12-16
2019年12月16日 11:23新浪网 作者 小雄美食i

明朝书法家王铎为明熹宗天启二年(1621年)进士,他对当时风行的赵孟、董其昌书法的不满,提倡学书要学古。学者吴克敬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凄苦离乱乱笔墨——王铎书法故事》一文中,有如下考证。

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创立“涨墨”技法,书法作品气势逼人

王铎是明末官员,改为清朝之后他接受钱谦益的劝降,变节降清。此后他因变节备受世人非议,人生无比孤寂,就把精力倾注在了书法艺术上。

王铎的书法好,好在他的行草上,像他说的“凡作草书,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风!”他的草书真如“三万顷太湖茜峭广博……大海磅礴惊涛颠天”般雄奇峻拔。古人云“不及势而势若不尽”,用这句话来观照王铎的书法,可是非常贴切的呢。何为“势若不尽”?用在评价书法上,是否可以说专指用笔与结构上的一种习惯,要使字迹之间的线条,相牵相连,你缠我绕,永续不断,形成曲折激荡的艺术效果。

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创立“涨墨”技法,书法作品气势逼人

清王铎临帖草书轴

壮丽的黄河九曲十八弯,恰如王铎书法的气势。而“不及势”,我多方玩味,一直难觅要领,也是走过晋陕大峡谷,站在黄河岸边体悟到了,觉得王铎的书法就还是这个样子。我的眼前,当时映现出的是他书写的《高适词》,我用我的眼睛,把王铎的那幅书帖,在看不见的蓝天上揣摸了个遍,知道他在提笔做书时,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一放再放,放到毫无节制的虚空之空了,而又理性冷静、秩序井然地展开他变幻无常的挥洒。

那一种快意,走过黄河流经的晋陕大峡谷的人,就能真切的体会到。那水太急了,峰太险了,但却没有溢出一滴横流来。

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创立“涨墨”技法,书法作品气势逼人

清王铎行书五律轴

没有溢水,但不妨碍大潮的湮染,在一个一个的拐弯处,是一处处沙滩,是一处处崖岸,总有黄河的激浪拍上来,形成一处又一处的潮迹,湿淋淋的,让人浮想联翩……

我想到了王铎书法作品上的“涨墨”现像。我敢说,“涨墨”技法的运用,绝对是王铎对书法艺术的一大贡献。“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我们常常赞美一位书法家,给他用词时,会说他“水墨一生”、“水墨成就 ”、“水墨技法”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就出于那位古人的论断。这说明,书法的技能,原来是非常重视墨法的。有浓有淡,湿重枯干,在一幅书法作品上都有了,这幅书法的效果大概就出来了。

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创立“涨墨”技法,书法作品气势逼人

王铎书法 网络图片

王铎创立了“涨墨”之法,使得书法的用墨之技较之古人已有的方法,对于增强书法的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能力。

让我在王铎的书法作品上来看他的“涨墨”法吧。还是那幅《高适诗》的书帖,起首一句“万骑争歌杨柳春”,头三个字都像我在黄河沙滩和危崖上看到的影像一样,因为毛笔所濡墨水太浓太饱,而他走笔又太急太陡,浓重的水墨落在宣纸上,晕化开来,几欲抱团毁迹,让人为他提心吊胆、凝着神、静着气、闭目不忍看时,却发现他的“涨墨”并未损伤字形,反而溢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创立“涨墨”技法,书法作品气势逼人

王铎书法 网络图片

于是,我们就只有默然窃笑,沉浸在“涨墨”带给人的喜悦中,阅读王铎又一处“涨墨”的奇景……是的,只要打开他的书法,最显眼处,总是他无意而为的几处“涨墨”迹像,或浓或淡,任凭自然,不羁不绊,真是妙不可言。

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创立“涨墨”技法,书法作品气势逼人

王铎书法 网络图片

现在还能一睹芳容的王铎书帖应该不少,我就有幸看到一些,发现他所以“涨墨”,完全是一种率性的结果……凡“涨墨”处均为开笔时,或写到中途需要重新蘸墨时。这一自然而然的笔墨,让整幅书法,不仅从线条的变化,还是黑白的对比上,都显得强烈起来,不仅不失起伏跌宕的气势与和谐,还又多了层艺术该有的夸张和浪漫,诚属难能可贵。

但遗憾也是有的,然而谁又没有遗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