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福德属于心性,是可以遗传的——《品读三字经》第58集(终)

 MAY的学习簿 2019-12-16

三字经 058.mp3 来自中华文化大讲堂 00:00 24:57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扬名声,显父母”,是孔子在《孝经》中的话。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杨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人行孝道有始有终,孝之始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孝之终的儒家观点,就是“扬名声,显父母”。儒家思想偏重于入世,但是唐以后的读书人,均以建立世功、光前裕后、封妻荫子为理想目标,都涌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士子之路,错解了孔子说的“立身行道”。


  性子化了、气质变了,人才肯吃苦、才肯吃亏,然后才能够行道。行道就是按照《三字经》中讲的“五伦十义”的道理,学做人。“十义”是人的十根命柱,也是十条做人之道,真正做到了、行圆满了,命就立起来了,“立身行道”才算做到了。

  禀性化掉了,人“性本恶”的动物属性的根才能彻底拔除掉。这个业根一断,就可以上拔祖先,所谓的“一人得道,九祖升天”,祖宗八代都跟着沾光,这才是真正的“孝之终也”。

人遗子,金满籯(ying),我教子,惟一经。

  世人留给子孙的都是物质财富,是满箱的金银财宝,我留给子孙的只有这一部《三字经》。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中的道理却非常人所能理解,更是难以做到。

  汉朝的著名学者疏广,字仲翁,是西汉兰陵人,对《春秋》有独到的研究。汉宣帝征他为博士,授以太子太傅的官职,他的侄子疏受也被聘为太子少傅。二人都是辅导太子的老师,地位相当高。

  疏广回乡后,将这些钱财都分送给了亲朋故友。有人劝他给子孙留一些,他摇摇头说:“我的子孙如果有才德,钱财只能损伤他们的志气;如果愚昧昏庸,钱财只会掩盖他们的过失”。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人的福德属于心性,是可以遗传的;物质属性的钱财是不能遗传的,故有“富不过三代”的古训。我们反复强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留财给子孙的人,心里面先就存了子孙一定不成才的念头,否则你为什么要留财?种了这样的因,将来就要结子孙不成才的果。所以古人才说“积财给子孙是留祸,积德给子孙才是留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这是最后总诫后学者的箴言警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只有勤奋向学才能有所进步。一味的嬉戏懈怠、得过且过,是没有益处的。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我们都要以此为座右铭,不断地勉励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