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古至今,又聪明又坏的人,下场都是很悲惨的

 善书之馆 2019-12-16

有才无德的李斯

秦朝丞相李斯的人生悲剧可以说是他咎由自取,出身贫贱,才高八斗,寒窗苦读,得势后为保权位不惜舍弃道德底线,残害忠良。纵观历史,人有才无德可以得势一时,但不会得势一世,这是历史的规律。

李斯被下狱,屈打成招。最后,李斯被推出市曹,刺字、割鼻、枭首,落得个碎尸万段的下场。

当他被处死之时,对小儿子说了那句很有亲情人性的话,“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译:我想和你再牵着家里的那条大黄狗一起去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可以吗?

为什么他临死前突然想到这个? 他还有雅兴去旅游?。。。。后悔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做了数不尽的恶事,最后他还是被同谋赵高陷害了,感叹曾经的轰轰烈烈在这一刻变得一文不值,曾经认为不值一提的生活,在这一刻又变得是那么的珍贵和遥不可及。


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堂大宰相,离世前留下的也只是最朴实无华的真性流露,其对象也是他最亲的孩子:“如果早知道是这样一个结果,我一定不会选择去那冷血的政治漩涡里挥发我这一生,我宁愿做一个无名的布衣,那样的话,我们父子俩就能常一道在山水之间的老家上蔡随心随意地生活,就能时不时地在那一个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悠闲地牵着黄犬,漫步去东边郊外赏赏风景,逐逐兔,那该多好。”


都说人在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遗言是最珍贵,最透彻的,此言真的不虚。


这跟很多英雄人物的表现很不相似,不仅没有体现出宋代大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那种思想,更连替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担忧的话语都没有,显得这个身居高位的人的个人境界很低,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

李斯,这个出身于楚国上蔡的贫寒士子,没有靠山,没有背景,没有资产,更没有王健林说“今年的小目标是先赚它一个亿”这种话时的底气,他的出路在哪里?孟子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当商鞅、苏秦、张仪、范睢这些出身卑微贫贱而又能够成就大事的贫寒士子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搏得人们敬仰时,也多因做事方式而受世人的贬斥与诟病,几乎都成为了悲剧式的英雄。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16]。

李斯,年纪轻轻就为郡小吏,上蔡无不认为李斯是有才华之人,他日必定高升,但经过数年,未曾晋升。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在一次如厕时,见到厕中老鼠正吃着不洁之物,瞥见人来,立即仓皇而逃。又一次,他进入谷仓,却见仓中老鼠饱食着谷物,虽见人来,也镇定自若。

于是李斯长叹:“人的贤能与不贤能,就正像仓鼠与厕鼠之分,关键在于能否选择一个好的处境!”

师从荀子六年,李斯自觉学有所成,认为是到自己建功立业的 时候了。但是,重视环境的他,该到哪里去呢?他对列国形势分析了之后,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李斯的罪行

妒杀韩非

李斯害怕秦王重用韩非,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秦王轻信李斯,把韩非打入大牢。根据秦国法令的规定,狱中的囚犯无权上书申辩。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淳于越是以儒家的立场来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使得秦始皇大为不满,把淳于越交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不赞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李斯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