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假贡品紫砂壶你会辨认吗?认识这些让你不做冤大头!

 景德镇的瓷 2019-12-16

  贡品紫砂壶的泥料无非就三大类,紫泥、红泥和团泥。如果细细分类,种类还是不少的。只要抓住原矿泥料的特点,就很好去判断一把壶的基础泥料。当然,如果你非得拿着所谓的天青泥砂壶来判断泥料,那就要多往博物馆跑跑了。毕竟传说中的原矿天青泥我也就在博物馆开开眼了,市面上的就敬谢不敏了。

  在清代鼎盛时期,宜兴紫砂陶工多姓邵,邵正来亦为其中之一。邵氏一门制壶制器,统称“邵家壶”。在2011年的秋拍中,邵正来制紫泥粉彩山水纹茶壶,估价4万至9万元,则达到了116.1万元。此壶工艺精良,彩绘细腻,无愧为紫砂粉彩佳作之一。

  在2010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拍卖会上,有一件清雍正紫泥粉彩描金花鸟纹笠帽壶,估价40万至50万元,则达到了189.6万元。此壶泥质细润,色泽深褐,雄浑壮硕,气度不凡。高身壶体折肩平顺,圆转周正,笠帽形壶盖板沿宽厚,与高颈壶口密合,壶流粗壮上翘,流口宽大,壶把扣于壶身,制作工艺精湛。

  

  加彩挂釉的紫砂壶其装饰以传统风格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为主,尤以梅、兰、竹、菊为胜。将书法、诗词、绘画集中在紫砂器上,使之与紫砂艺术结合,相映成趣,使人称奇叫绝。

  紫砂壶始于宋,发展于明清。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从原来以实用为主的“素面素心”到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紫砂壶上题铭刻画并参与壶型设计的“曼生壶”之外,又出现了加彩挂釉的紫砂壶。

  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 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一些也纷纷仿效,不惜花费重金订购此类紫砂彩釉壶。这时的紫砂已不是一件实用品,它已经成为宫廷显示国力昌盛的标志。而却使其成为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  历史上遗 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 留下的仅存的优 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晚清的挂釉紫砂都是粗劣的制品。像2010年拍卖的一件紫砂胎蓝釉粉彩喜鹊登梅盖罐,就达到了35.84万元。器外通体施蓝釉,以粉彩绘过枝“喜鹊登梅”纹饰,整体构图以树干为骨架,蜿蜒伸长,枝头开满梅花,梅枝喜鹊站立,画面生动优美,寓意吉祥。器底素胎,款识为早期“豫丰”二龙戏珠印文款。“豫丰”为清末至紫砂陶器店号,创始人为吴颐山嫡传后裔,世居蜀山南街的吴同构其父吴启南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开。

  之所以让大家多去了解贡品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和制壶过程,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壶友们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多关注细节,通过细微的区别来鉴别贡品紫砂壶的真假好坏。因为如果只是通过查看一些零碎的紫砂知识,对于增加壶友们自身鉴别贡品紫砂壶真假好坏的能力是没有太大帮助的。比如有一些所谓的老师会让壶友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听声音”等方式去鉴别贡品紫砂壶好坏,表面看起来说的有理有据,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鉴定方法更不不适应刚入行的壶友。即便是对于那么经常玩壶的朋友来讲,没有3-5的壶龄也是非常难以辨别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