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热点素材#及运用】 “求求你表扬我”,考验我们的爱心宽容度 吉林长春人张金彪是烧烤店的老板。这些年来,张金彪累计掏出近20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好人”。社会也没有忘记他。这些年来,因为好人好事,张金彪多次在媒体上“露脸”。可近日,张金彪致电媒体,希望媒体能够再次报道他的爱心故事。(2月18日《新文化报》) 点拨:一个人求表扬,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对爱心的理解,就是张金彪所说的,希望通过表扬影响更多人;还有一种则是基于对爱心的开发目的。 连线考场:请以“爱心宽容度”为话题作文。 考场范本:一个社会爱心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为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也表现为爱心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还表现为整个社会对爱心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从这意义上说,做好事求表扬考验整个社会的爱心宽容度。只要张金彪真正做了好事,求表扬的动机,无论是真正出于对爱心的不同理解,还是掺杂其他目的,只要对社会无损,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宽容。(毛建国) 【#备考2016#及运用】 材料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对比分析: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周二☆ 【#备考2016#及运用】 材料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1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2种不同的观点。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 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可以观照生活,发表议论;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可以讲述故事,畅谈体验、感受等。写成议论文,论述思考方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状态。人们常常习惯于惯性思维,其实换个角度思维,世界就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 ☆周三☆ 【#备考2016#及运用】 材料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的观点来。 例: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2、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需要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如果能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入手则更高一筹。 ☆周四☆ 【#热点素材#及运用】 《曾许诺》改编电视剧引争议:脑洞大开时,别忘了主流价值观 2月14日,电视剧《曾许诺》剧方公布主演阵容。2月15日,官微发评论称该剧罕见引起不少网友抵制,理由是这部剧的原著小说侮辱了黄帝。但也有网友表示,文学作品本身就有一定的创作性,如果原原本本按照历史来,反而会局限作家的发挥。 点拨:网络小说面对的受众与电视剧面对的受众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若想获得良好的受众认可,恐怕也要面对众多“炎黄子孙”的“主流观念”的直接碰撞和检验。 连线考场:请以“创作的界限”为话题作文。 考场范本:当年罗贯中一本《三国演义》,就令无数人以为“桃园三结义”等情节才是三国时代的“正史”。可在晋朝史官陈寿所写的正史《三国志》中,却从未有过刘关张三人这段浪漫的结义。但话说回来,罗贯中“脑洞大开”的《三国演义》,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的研究兴趣,更值得注意的是:“忠义”这些被认可的主流价值观,才是《三国演义》流行的硬实力。 对《曾许诺》改编的热议,一方面需要我们学会如何有效地区分历史与小说的区别,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充满了多元化的争议,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观点的碰撞与交互,才会令真理越来越清晰。面对争议,我们不妨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备考2016#及运用】 材料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审题时,应首先该排除干扰内容“林语堂先生”,因为第3则材料讲的其实是苏东坡是个“通才”。接下来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多种关系。从池莉的角度,可提炼出“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雷杜德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一件事”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苏东坡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很多事”的观点,这也是正面立意;而再从池莉的角度,还可提炼出“没有一件事做得好”的观点,这是反面立意。“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层内涵其实是“专”与“通”的关系。而从“专”与“通”的关系角度入手,又可归纳出以下多个观点:做好一件事,才可能做好很多事;做好很多事,为的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通并举”,等等。 ☆周五☆ 【#热点素材#及运用】 没有用的实验,就真的没有意义吗? 两则趣闻,颇值得寻味。 其一,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认为如果童话里灰姑娘穿着水晶鞋,很可能无法在午夜12点时从王子身边逃走。通过计算水晶的承重能力和鞋子的受力情况,鞋后跟不能超过1.15厘米,否则鞋跟会折断。但无论是在童话书的插画还是在电影里,灰姑娘的鞋跟看起来都不止这么矮。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莱斯特大学《物理学专题杂志》上。 其二,日本京都一名大一学生高桥晃太郎着手研发“无声吸管”,希望饮料快喝完时不会发出“嘶嘶”的声响。在经过不断试验后,大体上达到了不发声的效果。但高桥晃太郎表示将继续研究,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电影院里毫无顾忌地喝果汁。 点拨:上述两个故事虽然互不关联,但有一点类似——都被认作“无用”的研究。不过,这些研究也折射了一种对于科学精神的追求。 连线考场:请以“无用”为话题作文。 考场范本:很多看似“无用”的研究,未必真的无用。很多人去日本购物,都会兴致盎然地带回些液体创可贴、衣物免洗喷雾等新奇物品。可谁又想过,这些用品的研发是否也曾被视为“无聊”之人的“无用”之举?值得欣慰的是,这些研究者们并不孤独。在英国,有人运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对圣诞老人的飞行速度和年龄、对哈利·波特的猫头鹰是否可以握住“光轮2000”飞天扫帚等开展了研究计算;在日本,高桥晃太郎的大学通过研究补助的方式,对他的“无声吸管”创造给予鼓励。 培育创新人才离不开求真和探索精神,也离不开社会的包容和支持。如何培养“好奇”精神,值得人们好好思考。未来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而看似“无用”的很多研究,都在认知、实践层面拓展着我们生活的宽度与广度,给未来注入绚丽的色彩。 【#备考2016#及运用】 记叙文写作常见错误 1.记叙文写成“流水账”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2.记叙文犯叙事“低幼化”的毛病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小学生活。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学,而是需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几岁”的孩子了,行文笔触十分幼稚。此类文章得分往往很低。 3.记叙文一旦追求“写出波澜”容易走上不合理虚构的歧途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很少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 ☆周六☆ 【#备考2016#及运用】 1.只有当深深隐藏在内部、如生命般的东西开始活动时,命运才会浮现出妖艳、会心的微笑。——井上靖(适用话题:追寻自我、生命的精彩、精神内核) 2.守一颗心,就像守一只猫,它冷了,来依偎你;它饿了,来叫你;它痒了,来摩你;它厌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颗心,多希望像守一只 狗。不是你守它,是它守你。——刘墉(适用话题:守候、心与心的距离、学会感受) 3.在你的人生中永远不要打破四样东西:信任、关系、诺言和心。因为当它们破了,是不会发出任何声响,但却异常痛苦。——查尔斯·狄更斯(适用话题:原则的重要、捍卫、留住本真) 4.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徐志摩(适用话题:独立的个体、互相取暖、保持自由) 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刘伯温(适用话题:问心无愧、释然、十全九美) 【#备考2016#及运用】 记叙文如何散文化 一、散文表达方式的多样化,避免写出被人贬为文体不分的“四不像”的文章。 由于话题作文的不限制文体,导致了很多学生文体不分。在写作时没有问题意识,写出的文章就“四不像”。而散文则不同,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如果以叙事为主,就是叙事散文;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是抒情散文;如果以说理为主,就是说理散文。 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记叙文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方便考场构思。 考场时间有限,环境特殊,一般很难进行缜密的思维,但是散文可以凭借文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只要适当的点一下题,就不会被认为“跑题”。 三、在记事、抒情和议论中,可以阐发一点小感悟和小哲理,容易写出自我独特感受。 文章关键是写出个性。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当,所经历的事情相似,很难写出新意来;如果写议论文,高中生分析能力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限制,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罗列事例,缺少分析。散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一点小感想,抒发一点小哲理,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周日☆ 【#热点素材#及运用】 互联网时代,你以何种方式留名? 两年前,生于阿根廷的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作了一个决定:花4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在社交网站Instagram上发照片的形式,把自己打造成一名“网红”。随后,她上传一系列堪称信息量很大的自拍照片,在经历了失恋后吸毒、戒毒然后回归正常生活的过程。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的。在乌尔曼这场行为艺术的后期,她的账号已经收获了近10万粉丝,成为真正的“大V”。然而,乌尔曼的“揭秘”让粉丝大吃一惊:“一切都是按照剧本走的。我用了一个月时间做调查,这个剧本包含开端、高潮和结尾。我染了头发,换了穿衣风格。我在演戏:那不是真实的我。” 点拨:艺术家用反讽的虚拟表达,构建了一个真实的“网红”形象。这似乎告诉人们,只要掌握规律,精心准备,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网红”。 连线考场:请以“存在的方式”为话题作文。 考场范本: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人是否“红”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意识形态、权力组织、传播机构是否给他红的机会。而在新媒体环境中,过去出名所需要的中间力量已不再是必需品。从这个角度看,“网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至少传递了相应社会群体的一类意志。乌尔曼的试验也告诉人们一个普遍的基本事实:成为怎样的“网红”是你自己的选择。表演有开始,有结束,“网红”有红的日子,也有过气的一天。选择用怎样的方式让人记住,事关姿态和尊严。 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卡夫卡《午夜的沉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