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搞艺术的脾气倔、爱怼人很正常

 步步清莲书屋 2019-12-17

科教授最近发现,古代搞艺术的人,好像都有独特的个性。

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几乎是嗜酒成痴。

再比如宋四家之一的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妥妥一个吃货。

谈到这种八卦,怎么能少的了元代的艺术家呢。今天科教授就给大家讲一讲,元初书法家赵孟頫(fǔ)的趣事。

赵孟頫的小倔脾气

没人想惹善于怼人的他

赵孟頫是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被世人称作“赵体”。他博学多才,脑子反应快,和朋友“抬杠”的时候,都能“杠上开花”。

赵孟頫刻过一方私人印章“水晶宫道人”,这是他的别号。他的友人周密知道后,偷偷刻了“玛瑙寺行者”效仿。

赵孟頫发现后,觉得自己的创意被抄袭,火大,干脆再也不用此印。

后来,周密的同郡人崔进之在大都开了家药店,门前挂的匾,题曰“养生主药室”。赵孟頫见到之后,以“敢死军医人”对之,崔进之马上取下了原来的匾牌。

牌匾摘下后,赵孟頫暗爽,心想:学我做印章?让你看看谁才是做对子之王! 

赵孟頫真是太会怼人了,不但明怼,还能读懂别人的暗怼并反击。

赵孟頫的夫人管道昇也是个画画高手。有一次,管道昇画了幅马图,传到了吾丘衍那里。

吾丘衍是元代金石学家,与赵孟頫齐名,他左目失明,右脚痞跛。他为这幅马图题了跋,最后还盖了方私印“好嬉子”(是吴方言好耍子、有趣的意思),不过这个印盖倒了。

众人都以为吾丘衍出了错,吾丘衍只说不妨……一看就是没憋好事!

结果赵孟頫一看就明白了,骂道:“妇人会作画,倒好嬉子也。”

幸亏赵孟頫看出来了,否则吾丘衍指不定得偷着乐几天呢。

 赵孟頫爱较真

对于艺术追求,他绝对不含糊

说完了赵孟頫的“小脾气”,咱们再来讲讲他对书法的态度——较真。

赵孟頫少年时学书非常刻苦,去京之前,他已经写得一手超棒的钟繇小楷。宦游之后,他常恨驱驰南北,不得尽古人临池之工。

事实上,赵孟頫经常抽出时间大量临摹古帖,不辞辛劳。他非常讲究范本,认为有晋唐真迹最好,如果没有真迹,起码要有上等刻本。

在传王献之《保母帖》后的题跋中,他说:

“世人若欲学书,不可无此。”

在传王羲之《曹娥碑》真迹后又题:

“正书第一,欲学书者不可无一善刻,况得其真迹。”

作书时,赵孟頫非常重视器具,他认为写字要纸笔调和,如果纸笔不佳,虽然能写,但肯定写不好,就像快马行于泥淖之中。

他曾在一则题跋中遗憾地表示:北方多风尘,不宜笔砚,而客寓之中又没有好纸,虽然用的纸是高丽所出,但不是良品,所以作品的水准也大打折扣。

书史中有许多“善书者不择笔”的故事,但是像赵孟頫这种精益求精的书法家,自然也会注重创作的各个方面。

赵孟頫不仅留下很多书法作品,也留下不少逸闻趣事,了解这些故事后,这位古代艺术家的形象是不是更丰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