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廷为什么选择在杭州驻防八旗劲旅?旗营又为何选择城西濒西湖一带?

 真友书屋 2019-12-17

清军占领杭州,明军并未与之有过大规模的激烈交战。但城中百姓仍然免不了悲惨的命运,有记载说,在“薙发令”下,当时“杭人赴横河桥死者,日数百人,河流为之壅”。

薙发

杭州虽失,明军实力尚存,兵部尚书张国维、总兵方国安屯兵钱塘江东岸,虎视杭州,力图恢复。顺治二年(1645)七月间,方国安等率部攻袭富阳,收复余杭县城,进逼杭城。方国安侄子方元科求战心切,引兵直指六和塔一带,被清将珠玛喇、武拉禅所部骑兵击败。清军再遣铁骑八百间道清风亭,从横山冲出,方国安部猝不及防,全军败退,逃往钱塘江对岸。此后,两军以江为战线,互有攻防。清军擅长陆战,不习水战,钱塘江一线天堑,清军一时间攻不过去。当时清军长时间驻扎在钱塘江岸边,归降的明军士兵素知钱江潮的厉害,认为清军兵营肯定会被按时而至的潮水淹没,可是奇怪,潮水竟连日不至,大家以为是天神在帮助清军。

确是天助清军。顺治三年(1646)五月间,天时大旱,钱塘江水位低落。有一天,清军兵士看到有挑盐担过江来的小贩,便逮住询问,得知钱塘江水位很低,竟可以涉江而过。清军大喜过望。博洛贝勒令图赖及前锋统领努山率军从七条沙(在古西陵渡口附近,今滨江区西兴)上游夜渡钱塘江,突袭明军,明军弃船而逃,次日江上明军水师也一击而溃。清军大队人马由是全部过江。这一战,对浙江抗清形势极为关键。明军残部从此无险可据,一退再退。而对于清军来说,杭州从此转危为安,使清军得以从容经营杭州,使之成为进攻浙东、福建等南方地区的后方大本营。杭州八旗驻防即因此而设立。顺治四年(1647)清廷命副都统董阿赖率师驻防杭州,是为八旗驻防杭 州之始。

杭州驻防是顺治初年清廷最先在汉人地区设置的三个八旗驻防之一,其他两个设在西安和江宁(今南京)。所谓“驻防”,顾名思义,是驻而防之。防什么?就是防止内乱,监督汉族地方官吏和汉人军队绿营兵;清代官方文献说“我朝定鼎以来,虑胜国顽民,或多反侧,乃于各省设驻防兵,意至深远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杭州驻防的最高长官杭州将军还有一个称呼叫“镇浙将军”,这一“镇”字就真实地反映了清廷在杭州派驻八旗兵马的用意。

那么,清廷为什么选择在杭州驻防八旗劲旅,为什么要“镇”浙江一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考虑:一是从军事上看,当时,浙闽一带,明军势力尚有相当力量,各地民军此起彼伏,如张煌言、郑成功等抗清势力颇令满清统治者头疼,杭州作为东南战略要地和调遣粮糈的重心,必须派驻重兵,以资弹压和保卫。二是杭州地处“天下财赋之薮”的江南,又处漕运通道京杭大运河南端,从经济上考虑也很有必要设兵驻防。三是杭州为南宋故都,风光绮丽,人员辐辏,社会繁华,人文鼎盛,不可不重点设防,以制服人心。

清军占领杭州之初,在杭州城东望江门、清泰门、候潮门一带安营驻扎,而所谓兵营,不过是圈占民屋寺观。杭城多少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困苦万端,而面对虎狼之师,不必说敢怒不敢言,甚至于怒也不敢怒,只能忍受宰割。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顺治五年(1648)。这年,清统治者考虑到兵民杂处,不免因冲突而造成事端,而且八旗士兵也容易为汉族文化所侵染,故为求长久之计,有必要另择一地建设驻防兵营。任务交到了当时浙江省最高长官总督张存仁、巡抚萧启元手上。

清末杭州驻防旗营兵房

杭州城自元末张士诚改作城垣以来,在明朝近300年间,格局未变。城西濒西湖一隅最为繁盛,其次在吴山之麓,再其次则为城东望江门、清泰门一带,只有城北梅家桥、水星阁一带,原是湖荡,后退化为场圃园林,比较空旷。张存仁、萧启元等到处踏勘比较,认为在城北一隅建驻防军营较为合适。其他不说,至少对城内百姓的影响可降到最低。但二人为汉人官员,能居此高位,已属不易,所以处处小心,唯恐不慎获咎,何况驻防营建设这样的大事。他们不敢决断,便含糊其辞,将皮球踢给了中央。顺治皇帝谕令礼部、工部二部会议。京里的官僚们并不熟悉杭州的情况,一番合计,便选定城西濒西湖一带,作为八旗杭州驻防的营地。

为什么如此选择?驻防将领的意见肯定起了决定性作用。旗营之地,原是明时杭城富人聚居之区,有记载说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被圈为旗营城,以示征服。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决定筑营城西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此地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地方安营扎寨,用今天房地产开发商的话来说,绝对是一线湖景小区,全是景观房。出门跬步即花柳繁华之地西湖,站在城墙上,白、苏二堤,保俶、雷峰二塔,一汪湖水,远处高低错落有致的群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至若春花秋月,夏荷冬雪,潋滟水光,空濛山色,四时景物,在在不同。八旗劲旅久惯沙场,戎马倥偬,如今得有如此绝佳的驻防之地、颐养之所,岂不喜出望外?只是这西湖是苏小小、袁子才们的故乡,宋高宗赵构与佞臣秦桧们乐不思蜀的行在,白乐天、苏东坡们吟赏买醉的地方,饶你八旗劲旅有多少英雄豪气,亦将软化销磨殆尽。后来太平军杀到,全军覆没;辛亥义军炮声一响,旗营殊无招架之力,又岂是始作俑者所能臆想?

杭州八旗驻防营城图

然而,尽管如此,八旗劲旅驻防杭州,在清代前期的确起到了制服、震慑东南的重要作用。顺治、康熙之间,东南地区以张煌言(苍水)及郑成功等为代表的抗清势力非常活跃,严重影响了地区局势稳定, 杭州八旗驻防四出,或亲自征战,或监督绿营,终将抗清义军剿灭。康熙三年(1664)七月,张煌言在舟山一海岛上被清军捕获,在宁波关了一个多月,于八月解往杭州,关在旗营监狱,屡劝不降,九月七日被押至公衙门审讯,宁死不屈,被杀害于旗营平海门门口的弼教坊(今平海路、岳王路口附近)。说起这个弼教坊,可是个血光凶灾之地,此前一年,庄氏《明史》案的一大批人犯即从旗营监狱提出押至此地开刀。选择旗营门口的这个地方作为镇压汉人反抗的刑场,无非告诉汉人:有我八旗劲旅在此镇守,尔等好生作顺民罢,否则弼教坊将是你们的归宿。

八旗劲旅驻防杭州重地,军事行动自然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但在清代前期,杭州驻防官兵有那么几次,也像今日的军队一样,被派往执行与军事浑不搭界的民事任务。康熙四十五年(1706),根据皇帝旨意,从江宁、镇江、杭州驻防选派一些官兵,由副都统或协领带领,前往苏北里下河河工工地协助。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经杭州湾北岸海塘工程管事大臣要求,皇帝命令杭州将军阿里衮、副都统隆升选派驻防官兵前往海塘工地监修工程。乾隆四十一年(1776),杭州驻防官兵又被地方抓了一次差。这一年仁和县庆春门外钱塘江沿岸各堡一线发生重大蝗灾,将军宗室富椿派出驻防官兵协助仁和县当局捕灭蝗灾。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节选自《驻防重地》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