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兰3uhog5qugilh 2019-12-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他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自主探究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在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个性进行整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     信息技术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课件动画的演示性,科学交互性,直观形象性等功能优势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例如教学《在星空中》,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查后,教师为学生更充分地感知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把九大行星的特点,位置的变化等用形象生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学生好似在星空旅游一般,一会儿与金星相遇,听他自言自语,一会儿又以美丽的土星相遇,听他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没多久学生们又被流星雨的美丽与神奇震撼,忍不住的惊叹……直观的感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不但解决了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

二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会碰到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受实验条件等的影响,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将科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抽象并未具体静态变为动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上《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学生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前播放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来感知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然后再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过程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很快理解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学生根据模拟课件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演示,从而能真正掌握日食和月食知识,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展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现科学事实的过程规律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勤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科学的逻辑思维,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信息技术应该也必须只能作为开展科学实验的一种辅助手段,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代替科学实验本身。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有一个度的问题,要切实把握好,否则就会偏离科学教学的重心,成为信息技术课。因此,在运用中应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精心设计应用的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整合精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用现代化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把握住教育的时代脉搏,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接受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有机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适宜的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