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纯,1930年4月生于湖南湘乡县。1946年至1950年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后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之后享有法国艺术居留权。代表作品有《鸡冠花》《咪咪》《傍水人家》等。 罗尔纯 1990年代作 无云天低吟牛 油彩 画布 罗尔纯油画从色彩入手,打破了油画在国内发展的瓶颈。他作品色彩的表现,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绘画色彩的完美表现,对中国本土油画发展所作出的了巨大贡献,使中国的油画真正体现出其在色彩语言上具有的独特魅力。 罗尔纯 1970年代作 南方稻谷垛场 油彩 纸本 罗尔纯在画作中舍弃明暗对比而以色彩的结构关系来表现画作的空间深度,他的作品在色彩方面的独特之处则是对黄色系的大胆使用。他作品中大面积的黄色作为主色调,在表现出黄色系明度高的特点同时又使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层次感,使得整个作品的色彩表现出明亮醒目而又温厚润泽的特点。在其作品中对色彩的大胆使用,又以其对色彩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使他得到了“色彩大师”的美誉。 罗尔纯 1980年 北疆之晨 布面 油画 他的油画作品中从不依赖色彩本身的刺激,而是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制造一种视觉的心理效果,着重突出画面的整体气氛,营造出一种抒情宁静,温文尔雅,又诗意盎然的氛围。正因为如此,罗尔纯的艺术才在中国油画整体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优势来。 罗尔纯 1991年作 仲夏之梦 油彩 画布 罗尔纯在对油画的造型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面对不同的对象:人物、静物或风景,他都具有一种对形体的动态的敏感,从而找到不尽相同的处理手法。我们在罗尔纯的作品中能感受到的不仅是色彩的强度,还有和色彩强度相适应的造型力度。 罗尔纯 2006年作 乡村小教堂 油彩 画布 罗尔纯的油画汲取了西方现代艺术诸多流派中的色彩精髓,如:印象派的光色表现、尚的色彩塑形以及凡高的色彩表现主义意味等。罗尔纯作品中的色彩饱满响亮,与富有韵律感的线条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艺术家本人愉悦的心情,更让人联想起马蒂斯关于艺术是“安乐椅”的主张。只是与马蒂斯“安宁、平静”的快乐不同,罗尔纯的快乐是热烈的、明快的、活泼的,体现着生命的本真状态。 罗尔纯 2014年作 归 布面油画 当欣赏罗尔纯先生画作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其中通过色彩所要表达出的强烈情感,正如凡高在其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一样的浓厚。罗尔纯先生通过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使得其作品中的色彩被赋予了生命,也使色彩表现出了块面的质感和线条的张力。罗尔纯先生的作品,填补了国内油画中的这一空白,先生作品中的感情表现的很醇厚质朴。 罗尔纯 1992年作 小船拱桥人家 油彩 画布 罗尔纯先生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不同于江南画派的儒雅倜傥,而是赋予画面更多的深度与力度,使观者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情感气息。 罗尔纯 1992年作 敦煌的起点 油彩 画布 我们从罗尔纯先生的的作品中,能够读出纯粹的思想、和纯真的美感。他作画完全没有功利性,对金钱、物质也是极其淡薄。在人与人的交往上,他很敏感,不善交际,但一旦信任了一个人,是可以拿生命相托的。他一辈子都不会伤害人,一直作为一个艺术上的沉默者,一个非主流艺术家,默默地在绘画中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李大钧说,罗尔纯的最大特点,是只能从艺术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上的简单。 罗尔纯 1970年代作 阳朔风景 布面 油画 吴冠中先生曾评价罗尔纯,说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隶”。他是第一个突破写实模式的艺术家,也是在以前革命的年代,敢于“艺术变法”的艺术家。他始终作为一个另类存在,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追求。值得一提的是,罗尔纯和赵朴初先生也是朋友,两人一见如故,似有情感上的契合。 罗尔纯 1972年作 河边人家 布面 油画 很多人称他为“大师”,他只是平淡地回应说:“我不是‘大师’,只是一个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