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燕秦汉长城

 一视一界 2019-12-17
随着东北燕秦汉长城的发现,吉林省没有早期长城的历史正式宣告结束。本文作者李树林教授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燕秦汉辽东长城田野考古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他历经30年考古调查,在我国吉林省和朝鲜等地发现大量早期长城遗迹,从而得出了许多极具颠覆性的结论,证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就已跨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半岛。这些最新考古发现,也使得长期困扰中外学者的诸多历史悬案迎刃而解。不过,目前这些宝贵的长城资源正遭受着惊人破坏,亟待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2014年秋,在鸭绿江中上游地区进行早期长城专项调查时,李树林教授首次在云峰水库左岸的朝鲜慈江道慈城郡土城里,发现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设施齐全的石筑“河塞”遗存。当时正逢枯水季节,以往被云峰水库蓄水淹没的长城墙体,才有机会露出了真面目。中国史籍文献中记载的“辽东故塞”、“真番障塞”、“辽东塞”等,都是指燕秦汉辽东长城整体或局部区段的称谓,涉及到具体的“塞”,有“山塞”、“平原塞”、“城塞”、“关塞”和“河塞”之分。因历史变迁,中原地区的著名古塞,如秦“上郡塞”、“堑洛”、“河上为塞”的原始形态早已不存,因此它们到底是不是长城,就成为学界争鸣的焦点。摄影/李树林

东北燕秦汉长城的发现,终结了吉林省没有早期长城的历史

过去,由于没有考古实证,人们一般都认为,我的老家吉林省没有早期长城存在。

但是,现在这个说法要更改了。经过长期田野考古调查,在吉林省境内鸭绿江中上游右岸的通化市、白山市,我发现存有大量的长城遗迹。这些长城,还是以“点线式”障塞形制为主体,构成了历史上中原王朝统辖东方渔猎诸族藩属的大本营。

根据历史文献和最新考古发现,李树林教授首次绘制出“东北地区历代长城分布与燕秦汉中原文化传播路线图”。自战国晚期燕国始,秦、西汉、东汉、西晋、北齐、北周、隋、唐代高句丽与渤海、辽、金、明等十余个中央集权和地方性政权,都修筑过不同规模、形制、路线的长城。东北地区历代长城,无论是修筑的政权数量、长度体量还是分布范围,都堪称中国之最。随着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开疆拓边、修筑长城、设置郡县,中原文化不断东渐,极大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图为吉林通化市通化县石湖关隘,该关隘是目前在东北燕秦汉长城线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关隘遗迹,
图为石湖关隘历史复原图(资料来源/李树林 绘图/连达)。

可以说,上述燕秦汉长城的发现,终结了吉林省没有早期长城的历史。而且,我还首次明确了燕秦汉长城在吉林省的具体走向:长城自辽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往东越富尔江入吉林通化市通化县,继续以“点线式”障塞形制延伸。然后经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南行到通化县石湖关隘后,沿老岭长城古道往南越老岭山脉,再西行入集安市通沟河谷,到达集安市区高句丽国内城下早期土城。

到高句丽国内城下早期土城后,以此城为节点,长城的走向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沿鸭绿江两岸向中上游地带延伸,终达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长白县)长白战国城址;西支沿鸭绿江两岸向中下游延伸,最终到达辽宁丹东市叆河尖城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