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蠹蛾蛀食果实常造成大量落果,果农应该如何防治?好好看看吧

 深海之星ccpsl0 2019-12-17

苹果蠹(dù)蛾,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当然,在我国检疫性害虫上,也是“举足轻重”的一员。它是一种外来物种,并不是真正的“国产货”,原产于欧亚大陆南部,现在已经遍及欧洲、亚洲、加拿大等地的苹果产区,可以说,苹果蠹蛾是一种毁灭性蛀果害虫,一旦发生,会导致果实品质降低或直接失去食用价值,并造成大量落果,不管是苹果的产量还是质量,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挽回的。那么,你对苹果蠹蛾了解多少呢?知道该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来防治吗?

一、首先了解下苹果蠹蛾的为害特点

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在我国发生的时间要追溯到1953年,首先在新疆库尔地地区发现,1987年传播进入甘肃,之后就开始迅速扩展,在2006-2008年,分别在甘肃、宁夏、黑龙江等5个地区发现疫情,而近年来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苹果蠹蛾的寄生提供适宜环境,同时,苹果蠹蛾急速入侵,导致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苹果蠹蛾具有适应性强、 抗逆性强和繁殖能力强的特点,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从果实和果实交界处,果实和叶片相邻的果实花萼或梗洼处蛀入果实为害,它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了主要危害苹果、梨外,还会为害山楂、李、杏等果树,一般蛀果率在50%以上,严重时甚至可达70%-100%。

二、苹果蠹蛾为害后,有哪些为害症状?

为害果实

排出的虫粪

苹果蠹蛾以幼虫蛀果为害,这里需要注意,幼虫不是直接进行为害,而是现在果实表面爬行寻找损伤处,或者从花萼或梗洼蛀入果实内,取食果肉,再转向果心蛀食果肉和种子。受害后,可以看到果面上遍布虫孔,只有一小部分果面上只留下很小的伤疤。蛀入果实为害后,常可以看到蛀孔外部有褐色虫粪排出,堆积在果实表面上,且以丝连成串,悬挂在果实上很难脱落,为害严重时常造成大量落果。

值得注意的是,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一般都从相邻果实蛀入,可以看到“桥接”现象,一头幼虫可以蛀食2-4个果实,一般1个果实内只有1头幼虫,有时也会出现2头甚至更多幼虫。

三、有效防治的前提是掌握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

1、生长规律

成功越冬后在来年春天化蛹羽化,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活动不活跃,多躲藏在叶背和树干背光处,喜欢在晚上活动,具有趋光性。成虫在羽化1-2天后进行交尾,产卵期3-6天,而且它们对产卵位置也有“要求”,一般主要产在叶片和果实上。每只雌虫产卵40~140粒,卵期5~25天。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先在果面四处爬行,之后再寻找合适的位置蛀入果实内,幼虫期30天左右,有转果为害的习性。一般1头幼虫可为害1~4个果实,还喜欢蛀食种子。之后,越冬老熟幼虫,从果实爬到粗皮裂缝,树洞中等地结茧越冬,或者在果实内或者运送果实的木箱等地越冬或作茧化蛹。

成虫

2、发生规律

苹果蠹蛾在各地的发生代数都不太相同,而且发生世代也都不太整齐,一般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下、树干裂缝中、树根附近的树洞等地作茧越冬。当早春气温超过 9℃,在4 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达到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7月中下旬,第2 代幼虫发生盛期,同时这2个时期也是蠹蛾蛀食果实的高峰期, 6月上旬-8月上旬,幼虫为害脱果转移为害时期,成虫为害期比较长, 5月上中旬-9月上旬,这段时间内它们都会为害果实。

苹果蠹蛾属于小蛾类,它的飞行能力并不是特别好,在田间一般最多飞行500m左右,所以决定它本身的扩散能力不会特别强, 因此,它们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果实,繁殖材料,包装物或运输工具进行传播,而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自身飞行和气流进行。

苹果蠹蛾的发生跟温度,湿度,品种等因素有关。①在15-31℃时,最适宜虫体生长发育和繁殖,以20-25℃最为适宜,温度<15℃或>33℃时,不利于生长发育。②空气湿度在35%-49%时,对成虫产卵没有影响;而相对湿度>74%时,成虫飞行能力受影响,同时交配产卵也会受到间接影响。③降雨次数多,雨量大,不利于幼虫和蛹生长,一般死亡率比较高,化蛹和羽化机率也会大大降低。④沙果,早酥梨、 红玉等品种非常有利于苹果蠹蛾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受害比较重,红元帅受害率居中。

苹果蠹蛾幼虫及被害果

四、综合防治措施整理如下,好好看看吧!

1、检验检疫

对于害虫适宜生长的地区和已经发生的地区,对果品和繁殖材料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禁止没有经过检疫就调出,防止害虫随之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同时,水果市场,集散地和农户贮存地点也要加强检查,将周围的废弃果实集中深埋处理。包装箱,运输车辆也要注意检疫,一旦发现害虫,及时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2、农业防治

(1) 清洁果园。冬季及时清园,对于树上的虫蛀果和地面上的落果都要及时摘除,特别是已经被蛀食的果实一定要集中放置并进行深埋处理,果园中的废弃纸箱,包装袋,化肥袋,杂草,落叶等也要及时清除,打破苹果蠹蛾可能越冬的场所。

(2)清除虫源。在以下两个时期:冬季果树休眠期、果树发芽前,对主干和主枝上的粗皮、老翘皮彻底刮除,以减少和消灭越冬虫体。这里需要注意,在刮初树皮时,先在地面上铺一层塑料纸,然后将刮除的树皮和越冬害虫集中,全面收集起来,带出园外集中处理,还可以采用涂白剂涂刷主干和主枝,清理和打破害虫的越冬场所。

树干涂白

(3)诱杀幼虫。6 月上旬开 始,在已经发生虫害的果园和果树上,在主杆分枝处绑15-20cm宽的缚粗麻布条,绑完后在布条上喷施48%毒死蜱乳油 200倍液,注意一定要将布条喷湿喷透,之后每隔10~15d喷施1遍,可以大大杀死幼虫。

(4) 果实套袋。果农还可以对果实进行套袋工作,以防止蛀食果实,注意套袋工作要在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前进行。另外,在套袋前,要进行修剪、疏花疏果工作,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和合理负载,避免树体和果实间过于密集。在进行果实套袋时,注意选择优质果袋,同时按照操作要求规范进行,注意扎紧袋口,不要留有空隙,避免从此钻入果实为害。

(5)其他方法。对于危害严重,果实品质差的果园,可以采取高接换优的方法;对于发生面积小的地区,可以进行疏花、疏果工作,以降低或停止这一年的水果生产,阻断害虫生长的同时促进优产;在成虫期,悬挂卫生球在果树上,以此来影响成虫交尾产卵,减少数量;最后,在果实入窖时要注意检查,对于有小伤口或小伤疤的果实,要挑选出淘汰,避免幼虫随着蛀果越冬。

绑诱虫带

3、生物防治

(1)在苹果蠹蛾成虫期,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性成虫,降低种群数量。一般每亩3~4个,虫害严重时,可以增加诱捕器的数量,注意每月更换1次诱芯,并注意随时查看和更换粘虫板。

(2)使用迷向技术,悬挂信息素散发器,干扰和破坏雌雄间的交配联系,以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在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时进行,悬挂在果树树冠中上部阴面通风处,距地面>1.7 m的粗壮枝条上,每亩45~60个;70-90天后悬挂第二批,每亩30~45个,注意不要摘除之前的信息素散发器。

迷向法防治

4、物理防治

4月上旬-9月下旬,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数量,每15-20亩设置1盏,悬挂高度以高出果树的树冠1m最为适宜,并注意定期清理虫袋内的成虫。

5、化学防治

注意选择无公害的化学药剂,并根据害虫发生规律,选用适宜的药剂,注意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农药间的合理搭配,掌握好防治关键期一般在成虫产卵盛期进行,注意第1次喷药后7-10天再喷1次。

常用药剂有35%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7000~10000倍液, 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或5% S- 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

喷药防治

综上所述,苹果蠹蛾目前在我国各大苹果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加上它们自身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特点,一旦在果园发生常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果农在掌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检查检疫,并配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及时,全面做好防治工作,将虫口密度降到最低,将果实伤害降到最低,保证苹果丰产优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