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唐代名相杜如晦的家族和婚姻(上)

 雅韵美妙 2019-12-17

在唐代历史上,杜如晦的地位可以与房玄龄相比,被称呼为“房谋杜断”,不过他的一生很短暂,在他46岁那年就去世了。我们先从杜如晦的祖父杜徽谈起。杜徽这个人仅仅只是在历史记载中提起,“祖徽,河内太守”。不过杜徽在北周时期的职务还不是很高,“周金紫光禄大夫、昌城郡太守、隋怀州长史“。昌城郡的治所位于现在的四川三台县,不过在隋代开皇三年(583年)就废除了,太守在北朝时期的级别是根据所治理的郡的大小为依据的,有时候会把全国的郡分为三个级别:上、中、小。昌城郡应该不会是大的郡,它只不过是管辖两个县而已,应该是个小郡。杜徽在以前与一名女子结过婚,还有一个儿子,名叫杜吒。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杜徽的妻子就去世了,她出自哪个家族的女儿,史料没有记载,很可能非常年轻就去世了。

后来,杜徽决定想再次结婚,他派人打听到大中正郭褒的一个女儿郭素絜,性格贤淑,年方二十一岁,还没有出嫁。后来,郭家对于杜徽的求婚,还是同意了。没过多久,杜徽与郭素絜正式举行了婚礼,俩人感情很深厚,琴瑟和谐,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杜淹和次子杜锐。这位郭夫人非常擅长针织和刺绣,“织紝组紃之事,无劳女师”。“紃”就是用丝线编织成圆形的细带,可以用作装饰物品的边缘,非常精美和雅致:“组”的意思就是编织,在古代社会,很多女子需要学会手工编织的技术,如“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可以看出,这位出身名门的闺秀,能够熟练的掌握很多手工技艺。随后,郭素絜跟随着杜徽去了昌国郡,他当时是郡的太守。在生活上,郭夫人生活比较节俭,辛勤的做着纺织和缝纫的事务。隋朝以后,杜徽被任命为怀州长史,可能在隋文帝开皇六年以后的事情,因为就在那一年,州的别驾被改为长史。大概,由于政治的原因,杜徽很早就去世了,墓志引用了许靖和杨敞的典故,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杜徽去世以后,郭素絜也不再改嫁了,尽管她还很年轻。

在郭素絜的墓志中,对于杜徽的去世,多少有些惋惜和伤感之情。后来,郭素絜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前夫的儿子(杜如晦的父亲)也带大了,兄弟三人感情很好。长子杜淹,在隋代的时候被任命为侍御史和御史台丞(就是御史中丞)的官职。这个记载与《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录是一致的。在两个儿子先后成婚以后,郭素絜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她习惯于过着简朴和节俭的生活,“衣不重绮,食无兼味”。后来,杜淹进入唐朝以后,官至宰相的职务,但是在628年就去世了,但是史料和郭素絜的墓志都没有记载他的去世年龄。在唐武德二年,(619年)郭夫人去世于自己的府邸中,时年八十岁。在杜淹去世几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把郭夫人的墓迁到雍州万年县少陵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