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昵称66099746 2019-12-17

当一个人拥有存在感时,生命的意义自然会显现。”

什么时候,你明确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在僻静的湖边,卢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凤凰博报凤凰博客论坛代发

他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写到:“波澜起伏的湖水,一波又一波的涛声,不断震撼我的双耳和两眼,跟我的遐想在努力平息的澎湃心潮相互应答,使我无比欢欣地感到自我的存在,而无须费神去多加思索。”

在写作中,西班牙作家乔治·松伯朗(Jorge Semprun)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他在《写作与生活》中,讲述了自己离开集中营后,是如何通过写作来找回存在感的。他说:“我们还活着,现在,重要的是让我们存在。”这话十分有理。

在社会生活中,埃德加·莫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他说:一个生命体的自主性越强,他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就越强。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明确提出:“人类之间所有的关系都取决于社会需求,即人的个人生活在其社会生活之后。”这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感一定是相对于社会生活而言的,人是一种群居动物。

人类文明史上的所有生活形态都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能够完全摆脱人类生活,独立生存的个人从未出现过。

在动物世界,任何物种只要其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不足,就一定会过群居生活,借助集体增强自身力量。人类能拥有深受社会生活作用的心灵,以抵挡残酷的外部环境,恰好就是基于群居的本能。

为什么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是“透明人”?

存在感是脆弱的,因为它建立在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基础之上,这种关系决定了我们是否被赋予存在感,当我们的存在感极低时,我们可能就会沦为“透明人”。

闻名世界的法语侦探家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就是一个例子。因为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乔治的母亲一直偏爱另外一个儿子,克里斯蒂昂(Christian)。

克里斯蒂昂比乔治小三岁,并不出众。但母亲却总认为这个小儿子才是更帅气、更聪明、更有天赋的。至于乔治,她曾说:“你为什么要来(出生)?”

乔治终其一生都想从母亲那里得到认可,却徒劳无获。甚至他弟弟去世后,情况都没有改善。要知道这位弟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通敌被判死刑,还是多亏乔治他才得以脱身,加入法国军队,最后死在印度。

母亲对小儿子的死一直难以释怀,甚至曾明确地对乔治说她宁愿死去的是乔治,她说:“去世的人是克里斯蒂昂,这多么令人遗憾哪!”

后来,乔治·西默农成为作家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时常邀请母亲到其住宅,但母亲每次过来都会质问家里的用人有没有拿到工钱,问他们这所房子是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主人。

在这些场合,他的母亲总不忘穿上最寒酸的衣服以显示对她儿子假装成功的鄙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导致二人彻底决裂。其实,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乔治每个月都会给母亲寄一笔钱,然而他母亲却在某次到访时,一次性地将他寄来的所有的钱都还给了他,她一分钱都没有动过!

乔治后来满怀苦涩地对母亲说:“全世界都欣赏我,除了你。”直到临死前,他母亲依然坚持这种态度,不肯给儿子那份对其而言至关重要的认可。

一个人最基本的焦虑,是存在感的丧失

是什么促使我们去寻找伴侣、组建家庭?

为什么我们需要朋友?

为什么我们想要加入一个社团?

建立职场关系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们觉得与某些人建立了联系,而当他们排斥、抛弃或鄙视我们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痛苦?

我们归属于某些群体,当被这些群体拒绝或排斥,他们的不公平对待、侮辱,甚至是身体或心灵上的打击,为什么会让我们有轻生的念头或犯罪的冲动?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提出了一个概念:“基本焦虑”。

一个人最基本的焦虑是什么呢?是存在感的丧失。这是一种最根本也最具概括性的焦虑。

“准确针对具体个人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直接影响一个人安全感的获得。“如果缺乏这种真正的爱,当主要目的变成‘安全’时,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觉得其他都不重要,包括思想感情。“

有时,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实际上已经被压制得不能辨认,感情和意愿已经决定不了什么了,我们从一个支配者沦为被支配者。于是,我们的恐惧感毫无疑问地增加了,严重时可能精神混乱。我是谁?身处何地?我们自己也不清楚。

就像一位女病人在失恋后说的那样:“我感觉自己被人从证件上抹去了。”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纳伯格在他的《缺爱:如何获取安全感,得到肯定和认同》一书中书说:“当一个人拥有存在感时,生命的意义自然会显现。不是意义赋予存在感,而是感觉到存在这一事实让人觉得存在是有意义的。”

存在感绝不是一种完全内在化的情感,他跟我们与外部世界之间保持的联系息息相关,与我们对自主的需求和对归属的需求相结合。

这是最复杂、最深刻体现人类本性的问题:如何在明知生命不过昙花一现的情况下建构和维持存在感呢?

生命是建构自我存在的、仅有一次的尝试,尽管有些人会失败。也正因如此,每一个人在遭受绝望的威胁时,他所经历的独特且特别的痛苦都有权被聆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