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墓志,吃透一家,便是造化

 erjieere 2019-12-17

有人说中国处处有文化,地上的不说,就连地下都埋藏着文化。这一点不假,考古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个门类,无数的文化、艺术来自地下,中国书法就是一例,它就是书法碑刻。

中国书法之魏碑,是博大精深的书法体系的一类,地上的摩崖,地下出土的墓志碑刻,是习书取法重要的书法精髓之一。当然,人的一生精力和时间都很有限,不可能全部临摹,清理和选择是必要的,要到“术业有专攻”,少走弯路。有这样一句话说:三千墓志,吃透一家,便是造化。

《崔敬邕墓志》拓本

临习书法最忌浮光掠影、朝三暮四,这样难以深入,结果只能画虎类犬,这就是为什么古人有的抱紧一路书风不放,终身不易,甚至有的终身一帖,矢志不移,最后走出来,成就一身。

在众多墓志中除了《崔敬邕墓志》是众多书法爱好者临习的对象之一。

《崔敬邕墓志》拓本

《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北魏熙平二年(517)刻。康熙十八年(1679)在河北安平出土。原石丢佚,拓本历经清代金石名家著录题跋,名声显赫。《崔敬邕墓志》全志气格清穆、势出自然,宕逸拙朴,前人谓之

“笔意在《刁遵墓志》与《李超墓志》间,寓谨严于奇逸,当为北朝志石之冠”。

该墓志用笔得无法之法,清俊劲爽、笔致圆浑,一笔之中有俯仰提按,轻重分明,富于变化;常因势利导,细则劲健清朗,重则粗浑雄壮,多含隶法行意,因而动感极强;结字严谨整敛,一笔不荀,圆浑妍美之致中具雍容平和之气象,与一般魏碑所表现出的质直峭厉颇异旨趣。清代何焯曾评曰:

“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未可概以北体少之也。六朝长处在落落自得,不为法度拘局。”

行草书笔意

纵览全篇,该墓志最主要的笔法特点就是字体蕴涵的行草书笔意。无论是临习法帖还是碑刻,首先要深刻理解其书法风格特色,不要临习很长时间还不明白其特点,岂不是白白浪费功夫。所以在临习该墓志之前首先要确立这样一个意识:魏碑中多见行意,因简便实用为第一,但大多数仅限于一二字迹,本质上是一种“简洁处理”,乃行书体态的固化表现,侧重于结体。《崔敬邕墓志》中所流露出来的草意是自觉的,不是间架结构方面的简便化,而主要在运笔上。笔画粗细差异很大,绝非拓本原因,细而不弱,飘逸流动,值得深思揣摩。经过刻、拓两道工序还能再现流动之风神,就凭这一点,足以担当名品。

全碑无论整篇、局部还是单个字形,皆可谓变化多端。我们从三个局部处理来观察其中变化。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四字一组,三字形撇捺画走向相同,但撤捺画无一相似,“中”字转折处重新起笔,笔断意连。“才諱”两字粗细对比较明显,“崩沉”二字,一正一斜,亦是一个序列。再看单个字的变化。“州”字左侧撇画下方粗重,形成锐利的三角形,笔画中间少顿,字形为敏侧状,遂成飘逸之态,与粗壮末笔形成强烈对比。魏碑撇画收笔时多有重按习惯,难免有些匠气,此碑则不然,按后迅提收笔,增添情趣之美。

如果单独看此字,几乎不能断定出自墓志。“然”字“犬”部撇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四点底露锋入纸,点画轻扬,体态飘扬奔放。“濟”字笔画多且细,变漾变化一一呈现,尤其是“齊”部撇画延长,一波三折,笔势荡,透露岀文雅之气。但同时又要看到,碑中极少数字近似今天的“新魏碑”,呈现绝对化的规范,如“美”、“营”、“史”三字。由此观之,很多因素都相互交叉存在,需加以分辨,对魏碑理解不能局限于某个角度。

我们再从点、捺、撇、钩和转折等方面来阐述用笔特点。

“哉”、“戎”、“液”、“太”、“文”

“哉”、“戎”二字中点画顺势而成,尖锋入纸,迅疾飞动。捺画各个不同,“液”字丰满圆润,笔势荡漾“太”字迅狂有力,气势开张;“文”字一波三折;“入”字尤其粗壮,起笔稍顿犹豫,临摹时宜改之。

“入”、“始”、“渥”、“無”、“少”、“胤”、“龍”、“熙”、“旄”

再看撇画,“始”字“女”部撇画收笔重按平推,中段提笔,从中可以感受到魏碑行笔重视起收之处;“渥”字犹如惊鸿一瞥,笔势轻举跳宕,十分醒目;“無”字撇画突如其来,饶有妙趣;“少”字饱满有力,使字形宽博峻拔,笔之中有很多变化。此墓志钩画较为宽锐,将“胤”、“龍”、“熙”、“旄”四字集中来看,证明乃习惯运笔之法,收笔走向偏左,保持一个倾斜角度。“胤”字末笔的竖画起笔较细,善于调锋,极富跳跃性,“字”钩画拉长,“尚”字粗壮迅猛。

“源”、“故”、“号”、“邁”、“武”、“夷”、“虜”、“鑣”、“轅”,“武”

转折有很多变化,“源”字折后内收徐行;“故”翻笔斜切而下,有刀斫之功;“号”字中有五处转折,无一相同,尤见匠心;“邁”字“田”部转折处断开而重新起笔,晚期颜楷中常见此法,或因此有灵光一现。临摹中于种种偶然因素皆要留心,偶然变成必然,即是风格所在。

碑中运笔较轻的字,不论笔画多与寡,轻细若风吹杨柳,虚实相生,如“武”、“夷”、“虜”、“鑣”、“轅”,“武”字。

“必”、“丹”、“契”、“踐”、“卿”

斜钩画运笔更是一波三折,笔意流美;“必”、“丹”、“契”、“踐”“卿”等字形点画粗壮,有方锐之气,对比强烈。

“九”、“持”、“春”

再看结体, “九”字“乙”画起笔保持很大的角度,欲扬先抑,从而字势飞动,从民国于右任之作中可以找到相似字形。“持”字“寺”部点画右移,动感顿生;“春”字“日”部偏移,字形为之一变,捺画波出,保持平衡。“荫”字将草字头左移,稍有变化便别出新意。“姓”右高左低,竖画稍有偏斜,左右抱成一团,皱侧生姿。“摧”字呈山形,稳如古佛端坐,专意营造。

张裕钊书法作品

在历代书法名家中,从《崔敬邕墓志》取法者很多人,较为明显的两个人,一位是张裕钊,一位是于右任。两位在晚晴、民国书法史上都是重要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