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这样认识“生物钟”——了不起的“因时制宜”

 tjboyue 2019-12-17

生物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被认为是由生物体内固有的守时机制控制的,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结果。“生物钟”是由基因决定的,具有遗传的特点。然而,中医有着另外的观念:生命体的这种无形时钟,是和“天”密切相关的。“天”,不是“苍天”,不是“青天”,更不是“上天”,而是“天时”。天时的背后是气的运动变化——气化。生物体的生成,以及生长(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都受气化环境的影响。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早已被气化打上了“时”的烙印。所以中医讲“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这个词,在自然、社会、文化和医学领域都会用到,不是中医特有的、原创的概念名词。但是,中医的“因时制宜”是最有内涵和特色的。

中医的“因时制宜“”说的是?

“按照季节寒热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绝非这么简单和泛泛。

简单分析一下,很容易明白。

时,以四时为本,延申为岁月日刻之用,本质是气化流行及随之盛衰变化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节律。

“时”具有节律性 时,根于地、日、月的运行,谓之“天之度”;实际上是气化流行的规律,可谓之“气之数”。《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宇宙万物永恒地循着天之度、气之数的演化规律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运动。主要包括四类节律:①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时节律;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日节律;③月、地、日三者之间相对运动形成的朔望月节律。④以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等理论为基础,借助干支甲子推演的气化节律。这也是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节律。

中医这样认识“生物钟”——了不起的“因时制宜”

中医这样认识“生物钟”——了不起的“因时制宜”

中医这样认识“生物钟”——了不起的“因时制宜”

“时”是“时象-时位-时气”的结合 时是以象变为表现、以“气”为载体的存在,即“时立-气布-象变”。“气”体现了时间的流动性,也体现了时间的不可分割。然而,有了“时位”的概念,线性流逝的、不可分割的时间就可以被分阶段标示了,亦即被外在赋予了循环往复的特征,即所谓“无往不复”。时位是相对固定的阶段,气则是有往复、至有先后的。即所谓“行有次,止有位”“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时象,使人可以感知时间,时位让人可以认识时间,而只有与时气结合起来,人才能真正的把握“时”。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因时制宜”在本质上是“因气制宜”。

制宜

“制宜”绝不是简单的“治”宜,内容丰富的多。包括:①养生防病:顺应阴阳消长之机,调养形神;把握运气之化之变,预调民气。②辨证诊断:结合四时五藏色、脉、症的变化,分析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可以辅助脏腑辨证,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断病情转归甚或死生。③临证施治:制方用药方面,在升降浮沉、寒热温凉上的顺逆;服药时机的选择。④针刺方面:四时针刺深浅与“针刺逢时”。⑤司岁备物:一年生成、偏性较大的一类药物,受主岁之气、主时影响较明显,在气味的薄厚、性用的躁静、治保的多少、力化的浅深等方面有所差别,故当“司岁备物”“伐取得时”以尽其用。

因时制宜

根据气化流行及受之影响的人体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盛衰的时间节律,养生防病、诊治疾病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称为“因时制宜”。可应用于养生、防病、辨证、制方用药及针刺等整个中医诊疗过程之中。

总之,从古代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走出的中医,在人的自然属性这条路径的深入恰是现代与医学所难以企及的,至少目前如此。其中,走的最远、最为深入的当推中医“因时制宜”理论,它以“气”为媒介,以时为正,将生命融入于宇宙自然之中,为我们如何以整体眼光看待人与自然、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卫护生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