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关于《孙子兵法》,读者往往读的第一个字就读偏了,而且偏的很深;第一个字就是:计,提到孙子兵法,很多人就会想到三六计,其实三十六和孙子兵法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计的计是奇谋巧计,阴谋诡计,《孙子兵法》的计不是用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算,讲的是计算,就像今天数据统计,对比的意思。 三十六计 为什么把“计”理解为奇谋巧计,这是人性、价值观的问题?因为人性的弱点是贪巧求快,总想搞个奇谋巧计就把事情搞定,这恰恰是《孙子兵法》所反对的,《孙子兵法》不教你奇谋巧计,而是实力决胜的书。 《孙子兵法》的“计”讲的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基础的。“计”是计算,是计算实力的对比,对比计算的科目有五项,叫五事七计;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五事七计就是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法治等。所以《孙子兵法》相当于现在企业管理所讲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d),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在《孙子兵法》计算是为了知胜,在企业不仅是为了判断能否值得投入,也为了通过数据发现规律,找出问题。 诸葛亮 在古代,通过计算定胜负,胜了才打,这叫胜算,没有胜算,就不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所以,《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先胜后战,用白话来讲就是:赢了再打。讲用计,大家一定会想到诸葛卧龙先生,他有一个梦想,一个情结,兴师动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他要做的事情是冒险,以侥幸才能成功的事情,但是他又是天下第一的谨慎,不大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所以,如果用《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的维度来衡量卧龙先生,他是不合格的。为什么诸葛亮在民间非常有名,人人都喜欢呢?是因为有故事,奇谋巧计就有精彩的故事,人们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而真正的战略,真的战胜,看上去是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所以《孙子兵法》也强调,“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看似平淡无奇,没有故事,这就是我们读《孙子兵法》重点要理解和学习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喜欢小编的文章,看完文章给个小红心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