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虚的人该如何过冬?

 为什么73 2019-12-18

冬至将至,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但也是生阳气最有希望的时间。

最近开始写各种体质的原因和调理方法,大家反馈很好,还有些体质没写过有人专门来问,今天正好要说阳虚体质,就当做一个病例给大家说一下。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阳虚症状,患者体质测试也是阳虚体质。不过没有面诊只能大概说一下。

阳气虚的人,身体的火力不够就会怕冷,而人体后背属阳,阳气最盛,阳虚的人就容易感觉后背冷,而小腹就是感觉里面冷。

脖子后面有一个穴位—大椎穴,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是人体阳气很盛的一个穴位(艾灸此穴可以预防感冒),这个位置感觉冷,患者可能除了阳虚还有一些外感。

有一个很明显的寒性痛经,寒邪性收引、凝结,阳虚有寒的痛经疼起来人就是感觉小腹收引拘紧的疼痛,而不是胀痛、刺痛,这种痛经得温就会减轻,要注意保暖。

还有就是脚很凉,睡觉醒了还是凉,阳虚的人气血流动慢,热量也不足,脚离身体最远,也最容易得不到阳气的青睐,一直冰冰凉

有些人已经知道自己的体质了可以直接看阳虚的部分,还有一些人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可以先做个体质测试。

阳虚的人需要警惕什么

1、警惕肥胖:如果你是一个又白又软的胖子,那么减肥首先要考虑加强阳气的补养,绝对不要忍饥挨饿。

2、警惕关节炎、类风湿:阳虚的人容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导致血脉痹阻不通。

3、警惕水肿:体内水液不能蒸腾,会出现小腿或脚踝水肿。

4、警惕色斑: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褐斑,这是体内阴寒盛,气血淤滞的外在征象。

5、警惕痛经、宫寒:因寒性收引,常有痛经,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严重可导致宫寒不易受孕,或子宫肌瘤。

6、警惕冠心病、心率失常:有一种冠心病是因阳气不足,心(胸)阳不振,痰浊凝聚,气血瘀滞,痰浊、阴寒、瘀血痹阻心脉导致。

7、警惕脾胃虚寒症:吃凉腹痛,平日容易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呃逆、反酸等。

8、警惕甲状腺功能低下:特别怕冷,特别没精神,血压低。

9、警惕过敏性鼻炎、哮喘:体内寒气过重,天气变冷,或遇冷空气就喷嚏不断,发展出鼻塞,鼻息肉,甚至严重会发展到哮喘。

阳虚--寒风中的火苗

阳虚就是身体的阳气少。像寒风的火苗,弱小的身躯在外界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火力不够,阳气不足。怕冷!怕冷!怕冷!要吃热,穿暖。

中医认为人都是由气组成的,气又分阴阳二气。

阳气:指气中具有激发、兴奋、促进、温煦、防御外邪、固摄、中介等作用的气。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质就是红日不那么温暖。

阳虚的困扰

睡眠轻、容易惊醒。

常常咬到自己的舌头。

低血压,头晕,心悸气短。

情绪消沉,容易有抑郁倾向

脚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肿胀

没到老年,总起夜,小便多,清清白白。

耳鸣、色斑(阳虚,血凉不流行则生斑)。

怕冷,尤其背、腹部。到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肾其华在发」,所以肾气容易不足的阳虚质会有头发稀疏、脱发等问题。

黑眼圈、口唇发暗。肾阳虚通常拖累脾胃阳气而导致脾肾阳虚,眼圈口唇则会反映脾脏的问题。

经常腹泻,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吃凉的更容易腹泻。阳虚没有火力,水谷转化不彻底,就会经常拉肚子。

上热下寒。常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同时也有尿频、夜尿、便烂、腰腿冷痛。这种表现,下寒是真,上热是假,切勿擅自吃清热解毒败火药物。

那么为什么会阳虚呢?

首先,有体质和生活习惯两方面组成:

饮食上: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寒凉的水果,尤其是空腹吃凉的;过度控制饮食,吃的少,营养不良,身体的阳气没有东西化生,来源少自然就越来越少了;吃了太多的生冷寒凉或者工作环境湿冷;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等寒凉性质的中药等;

生活习性上:爱熬夜,总是超过23点也不睡觉;夏天离空调近,空调温度低;冬季,还习惯光脚穿鞋,穿的鞋子不保暖;冬季露着膝盖穿短裙,露脚踝。夏季空调下穿露脐装;长期大量运动,或喜欢桑拿,出汗过度;汗出当风,大汗淋漓之后,总是要吹风,甚至洗凉水澡久病损伤阳气,长时间生病,阳气抵御外邪被耗伤。

最后一种是因为体质原因,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为阳虚质或气血亏虚身体。

阳虚怎样调理它呢

饮食有原则:

多吃温性、容易消化的温补食物。

例如:羊肉、桂圆、牛肉…

忌食生冷:

冷饮、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一定不要再碰,寒凉最伤脾胃。

喝水要小口,温饮,避免大量猛饮,容易出现脾胃发胀,促生痰湿体质。

生姜温阳在夏季是很好的选择。

注意保暖

腹背,小腹(女孩子的子宫所在,需重点保护),腰部,脚和腿是保暖的重点。

空调要远离,尤其在出汗的时候,更不能用空调、电扇直对身体吹凉风。

每晚烫脚,搓后腰。后腰暖融融最养肾阳。

运动

动能生阳,选择温和的运动,最好在户外阳光里。

轻松愉快

阳虚的人大多安静、内敛,所以不宜选择过于兴奋、亢奋,张扬的活动和工作。因为阳虚虽然很容易兴奋,但是很快就会消沉,接下来就会心神不稳。

多听轻松、活泼的音乐。

拒绝熬

23点前睡觉是底线,子夜是养阳的最佳时机。

还可以艾灸,关键穴位:

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等,艾灸、推揉都可以。

 

阳气受损,百病由生。阳气虚的人身体总感觉到不适也更容易生病,身体更容易感受寒邪、湿邪、风邪等这一类伤阳气的病邪。生病后身体也总是好的不彻底,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时候就需要给自己补补阳气了。

下面这个阳虚的体质调理方案,如果你家里已经有这里的茶方和食品了,就买没有的就行,如果都没有,可以一次性都备齐,然后按照说明使用。

纯阳之草—艾草艾灸

艾草被称为“纯阳之草”,自古就有艾灸养生治病、温阳散寒的记录。而且自古艾灸养生治病用的都只有艾草一物,世界上大约有35万种植物,但能点燃治病养生的只有艾草一种。

艾灸疗法起源于,西周以前,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

艾草功效: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除湿开郁,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艾草条是艾草加工成的一种类似香烟但是体积要比香烟大几倍的圆柱状物,点燃艾草条后熏相应的穴位,可以使得艾叶气体向下进入穴位,通过穴位到达经络,再通过经络到达体内,从而起到驱寒和通气血的作用。

艾火的特性比较独特,它是往下走的,一般的火是往上燃烧,热度也是往上散发的较多,而艾火的热度是往下走,艾灸时温热刺激能直达皮肤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内部有舒适的温热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

新艾火壮容易让人上火伤阴,所以一般用陈艾,一般养生治病5年的就可以了。

对于阳虚的人推荐艾灸神阙、气海、关元、命门、腰阳关、足三里等穴位。

 点击图片购买↑

比较懒的人推荐使用艾草坐垫。下面是艾灸的最佳效果灸法

 点击图片购买↑

从明天起,连续艾灸9天,补足阳气 

 点击图片购买↑

阳虚的人多为脾肾阳虚,除了温一身元阳也要注意后天之本脾阳,保证身体的运化食物能力正常,有足够的营养供给身体才能产生更多的阳气,很多阳虚的人不仅要温肾还要温中焦脾胃。

呵护你软软的小肚子--艾草肚兜

腹为阴,背为阳。人体的腹部,是三条阴经和任脉经过的地方。阳气不如后背那样旺盛,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加上肚脐(神阙穴)单薄无肉,很容易让风寒入侵。因此阳虚的人一定要穿一件贴身的背心护住肚腹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如果不穿背心,就会觉得小肚子这里空落落的,行走之间,不小心就会「灌风」感,很难受。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况,用艾绒肚兜代替贴身的背心,更温暖自己。可以说是懒人养生妙法了,不插电,恒温保护,一动不动就温暖自己了

特别适合:

宫寒痛经

容易胃寒喝点凉水就不舒服

小腹容易胀肚

有小肚腩

虚寒便秘

消化不良的人

刚拿到它,瞬间就被浓郁辛香却不呛人的艾草香迷住了,完全不顾羞耻感地戴上,柔软的纯棉布料非常亲肤,贴着肚皮,艾绒借着自身的体温,隐隐发热。神阙穴,因为单薄需要保护,当它被肚兜妥妥兜起来的时候,也因为单薄,很容易就吸收了艾绒的阳气,从而起到祛寒护阳,平衡气血,调节阴阳,增强自身免疫力,保健养生的功效。

而且艾绒层紧贴于皮肤,相当于给脾胃配上了一个小盔甲,行走冬日,抵御寒气,令气血畅通。

宝宝也有宝宝款,特别适合这样的宝宝:

容易腹泻

容易踢被子

容易感冒受寒

容易咳嗽的宝宝

除了当肚兜,还可以:晒太阳,日光灸

带着肚兜晒肚皮,翻过身来,戴在后背上,晒后背。相当于古人的「日光灸」。没有烟熏的烦恼,还有补阳气的效果,顺便也把艾绒晾晒了。

 点击图片购买↑

睡觉的时候也可以摘下来,贴身放在床褥上。让艾的暖,从腰背缓缓进入身体。能温通督脉,对于腰椎、颈椎也有很好的改善。

养生,就是玩起来,动态的养生之品,也许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但是静态的肚兜,穿上,便是最暖的呵护。

如果觉得肚兜不方便,但腹部又凉的厉害推荐南怀瑾肚脐贴和理中汤

肚脐皮肤很薄,皮肤和筋膜直接相连,它很会吸收。南怀瑾先生在《我说参同契》中说过一个秘方:桂圆肉,花椒,艾绒,捣烂,睡觉时敷在肚脐上,可以调理肠胃,养血安神。对手脚发凉、宫寒、痛经、失眠、风寒感冒也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小孩子脾胃虚寒效果明显。

点击图片购买

暖暖的三味药,是将真火通过肚脐来传递到全身,让我们身体整个暖起来。我们找了蕲春艾、300年以上的原生龙眼树生长出来的龙眼肉和花椒做的南怀瑾肚脐贴。

简单贴一下,让身体暖起来,告别小肚腩吧。


温暖你凉凉的小肚子—理中汤

改编于经典的中医名方--理中汤:白术、人参、干姜、炙甘草。中医治疗腹中虚寒(阳虚)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

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


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但整体方子配伍较温燥,为适应长期调理使用我们将温燥的白术换成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的茯苓,保留方子祛湿的功效但不至于太过温燥。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的功效。

尤其擅长调理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点击图片购买↑

还有很多人,身体整体都很弱,阳虚的体质还有点血虚、血瘀这时候除了温阳还要补血活血,即是补血阴中求阳也是活血让阳不化热避免只温补导致上火。

温阳活血--红糖姜茶

红糖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之效,特别适于寒性痛经、产妇、儿童及贫血者食用。

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以前的人常用红糖给产后的妇女补养身体,目的在于利用红糖“通淤”或“排恶露”的作用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红糖也适合老人,特别是适合年老体弱、大病初愈的人吃。中医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老人对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逐渐减少,平时应注意在饮食中补充,以维持正常代谢功能,延缓衰老。

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孩童,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

另外,若要发挥红糖的这些功效,吃法上也很有讲究:红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鸡蛋和红糖的营养互补,让老年人面色红润,有精神;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眠有着积极作用;红糖泡人参,则有调理气息,改善低血压的作用。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吃红糖,中医认为阴虚内热者、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红糖。此外,在服药时,也不宜用红糖水送服。

生姜是个好东西。最开始我胃寒的时候就是每天含一片生姜,等到味道不是很辛辣了再嚼碎吃掉,现在胃寒的毛病基本没有了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冬吃萝卜夏吃姜”对应的就是春夏养阳,吃姜温中焦的道理。不过姜皮性凉,温阳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吃姜的时候去掉姜皮。

红糖生姜,温补中焦,养血活血,温而有源,温而不郁,让气血更足,更通畅,让你的肚子暖暖的。

 点击图片购买↑

阳虚的人容易受寒邪侵袭,很多人体寒的同时总是怕冷怕风,容易感冒,其实是自身的阳气不足,到达体表的阳气少,不能把外邪都赶走,这时候除了温补中焦还需要解表散寒。

阳虚怕冷--怀姜膏

生姜:味辛,性微温。温补中上焦,解表散寒。

紫苏:辛,温 。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三者功能解表散寒,生发阳气,让阳气从体内冲到体表。同时桑叶性寒平衡生姜和紫苏的热性太热伤阴。

陈皮、大枣:健脾益气,补益中焦

红糖、蜂蜜:甘补中焦,调和味道。

枸杞、玫瑰:疏肝理气,滋阴补血,让阳气运动更通畅,生化有来源。

 点击图片购买↑

“寒从脚底生”,最需要阳气也最缺阳气的就是脚底,很多阳虚的人都有脚凉的症状,有时候睡一会儿觉,脚还是凉的。缺少阳气冰凉的脚不仅自己难受还会阻止你全身的阳气流动,让你整体处于一个阳气不通畅的状态,除了温中还要记得温下哦。

阳气从下生--艾叶香姜足浴粉

体质偏寒、阳气不足的人,推荐每晚睡前通过泡脚的方式使下肢血脉畅通,同时发散寒邪,振奋阳气。

但是烧泡脚水的方法有一点小讲究

取水适量,直接烧开,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切记别兑凉水,直接泡,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

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心的涌泉穴,滋养肾水,补阳还不上火。

阳虚体质的人泡脚,还可以适当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花椒、小茴香等药物,以增强驱寒通络的效果。但是自己抓药配比再煮来泡就很麻烦,商城里也有现成的足浴粉,配伍严谨,用料考究,都是入口级的药材,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推荐艾叶香姜足浴粉,可以满足你在秋冬季节驱寒暖身的需求。

配方阳气十足: 艾叶、茯神、当归、干姜、小茴香、夜交藤、佩兰、肉桂、麻黄、白芍、川穹、桂枝

干姜配上小茴香,温阳散寒止痛,和胃理气

佩兰芳香化湿,配上麻黄宣散透表,祛湿通阳的效果更好

艾叶散阴气,温经止血,能祛湿止痒,配上通阳散寒的桂枝,相配合用,通络行气

加入宁心安神的茯神和夜交藤,肉桂引火归元,三味共用,养心通络安神,能引虚火下行,助眠


搭配白芍养血柔肝,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血药和气药相配,动静结合,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活用了四物汤的思路

比起很多小伙伴钟爱的温胆汤相比,配方更偏温通一些,加了养血柔肝的活血药,引火下行,疏通经络,暖身驱寒,养血安神,有这一包,就够了。 

更适合这样的你:宫寒痛经、手脚冰凉、腹泻、老寒腿、风湿关节痛、便溏、腰腿酸痛、四肢发麻、尿频。

使用的时候推荐大火煮10分钟,40度水温泡30分钟。

温阳要从下焦开始,让阳气自己从下焦往上而升

点击图片购买↑

阴虚体质的人不要应用上面的方法!

这个冬季的雪有点多,对于阳虚的人太难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不注意爱护自己了,现在阳虚的人很多。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

在这个冬季开始爱自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