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说女人是男人身上取下的一根肋骨,所以男人为了收获完整的人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根肋骨。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男人觉得没有这根“肋骨”似乎也过得不错,而不少女人也并不愿意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这样想的结果就是:选择单身的人越来越多了。 是否结婚是很个人的事,无所谓对错,也并不伤害他人。剩男剩女们有着自己的人生哲学,而且他们也并不孤独,因为古代也有不少同路人。如果说宋代“梅妻鹤子”的林逋是剩男的代表,那唐代大才女李冶则是剩女的典型。 李冶从小就才情斐然,6岁就能写诗,父亲觉得她的诗过于多情便将她送到道观做了名女道姑。成年后的李冶长相貌美,虽身披道袍,却同样受到不少才子的推崇,著名诗人刘长卿、茶圣陆羽和诗僧皎然等都和她有过往来,但李冶却偏偏恋上了皎然。他曾给皎然写过一首《结素鱼贻友人》,虽没用一个爱字却句句肉麻,情意绵绵。皎然是得道高僧,自然不为所动,回了一首《答李季兰》,果断地拒绝了她。 不被皎然接受后,李冶身边虽不缺才子,却选择了终身不嫁。或许是看多了世间的各种爱情,所以心灰意冷的她便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八至》诗。全诗只有4句,是一首六言诗,短短24个字道出了如今很多人不想结婚的原因,不少过来人读过此诗都觉得她讲得对。让我们来品一品: 《八至》 唐.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沈从文在《围城》里说:“婚姻就像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冲出来,外面的人想闯进去”,可是就是没有想讲明白,为什么围城里的人想出来,但李冶这首诗倒是讲明白了。 诗的前三句用东西的远与近,清溪的深与浅、日月的高与明来作比。东西各持一方,你说它们很远,但它们却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端而已,中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们其实是可以很近的。溪水不深一望到底,但却能映照岸边的一切,所以它是深不可测的。日与月有都一样高悬于空,对月亮来说太阳虽是遥不可及的,但它自己也能发出如太阳般的光亮。 三种再普通不过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思辨后,界限变得模糊,正如婚姻中的夫妻情一样。夫妻本该是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父母会离去,儿女会有自己的家,相伴到老的唯有枕边人。可是偏就有些夫妻,在遇到困难时如林中鸟一样各奔东西,偏就有些夫妻将相濡以沫活成了同床异梦。所以说这“至亲至疏”4个字其实道出了夫妻感情的某种真相,虽然这话有些残忍。 李冶受过情伤,所以爱情观难免有些消极。其实换一种想法,“至亲至疏夫妻”虽然是事实,但若能把握好分寸,处理好感情的亲与疏,还是一样能获得幸福的。有句话叫做“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些幸福家庭的相似点大概就在于“付出”二字上。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