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振宁获''终身成就奖'',网友:凭什么?真相揭开后,不敢相信

 长坐拘身 2019-12-18

今年物理学家杨振宁获得2019年度'终身成就奖',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

但下面的评论里,依然有无知者的身影对他指指点点,跟风瞎传。

杨振宁获

杨振宁获

杨振宁获

杨振宁获

时至今日,仍有无数人热衷于杨振宁的私生活,对他的学术成就充耳不闻。当然,这也跟杨振宁先生论文里的每一个人字他都认识,但组成一句话,他就完全搞不懂有关。

杨振宁获

令人遗憾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伟大的科学家,有了还不尊重那就太可悲了。

很有必要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获

许多人质疑杨振宁根本没有为中国做出任何贡献。当这个国家是最贫穷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美国。他现在回来有什么用?

杨振宁真的对中国没有贡献吗?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发表了论文,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年仅35岁的他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消息传来,举国沸腾。

当时,钱学森说:'外国人可以搞导弹,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杨振宁则用本人的亲自经历向世界宣告:'外国人可以拿诺贝尔奖,中国人为什么不行?'

这对中国科学家来说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全世界开始相信中国人也可以引领世界的历史。

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开始,杨振宁在香港和美国筹措资金,策划资助CEEC项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帮助中国学者到美国大学进行深造。

我们要知道,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基础理论物理非常落后。正是杨振宁的努力,使大批中国科学家与世界顶尖科技水平接轨,使中国科研与世界接轨,并迅速缩短了差距。

除了推荐大批人才出国深造,杨振宁更是赤膊上阵,亲自谋篇布局中国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

1983年,杨振宁向邓小平倡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比较有利。因此,科大少年班开设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97年,根据杨振宁的建议,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90年代清华物理系甚至请不到一流的研究者来做研究,杨振宁就到处筹资聘请海内外著名专家。

在北京定居后,他向清华大学捐赠了近200万美元的存款。

此外,94岁的杨振宁还在亲自带本科生,这在国内高校非常罕见。

杨振宁获

除了他对中国的学术贡献外,杨振宁还在政治领域取得了鲜为人知的成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杨振宁是美国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协会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争取美国华人的利益,让更多华人参政,摆脱华人地位低下的状况。二是团结一致,向美国政府呼吁,停止对华敌对,尽快恢复对华外交关系。

1971年,杨振宁率先突破封锁,访问中国。这次访问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杨振宁回国后,他到美国70多所大学发表演讲,畅谈中国好话。他希望华人学生能去中国看看。

杨振宁也是保护钓鱼岛的精神领袖。他和他的朋友们举行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并多次向美国政府部门发表讲话,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聂华桐院士觉得,杨振宁为这些社会内政活动牺牲很大,如果他不参加这些活动,在科学上可能贡献更大。

是的杨振宁加入过美国国籍,但在这个世界,有拿着外国国籍赚中国钱的中国人,也有拿着中国国籍替外国人办事的中国人,难道就不允许有美国国籍却帮助中国的中国人?

杨振宁获

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样一位在学术和政治领域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81岁回到老家,回到他日夜牵挂、为其发展强大奔走四方的中国时居然没有听到家乡人民的欢呼之声,反而招来了一片骂声。

或许你会说,既然杨振宁这么爱国,为何当初没有像邓稼先一样,在中国最需要人才的五六十年代就回来呢?

这一点,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杨振宁就说明了,他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我愿意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科学家,但实事求是地说,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没有能力和环境能实现杨振宁的抱负,和钱学森、邓稼先研究军工产业不同,杨振宁的研究方向是基础理论物理。

当时,中国很穷,甚至没有一台粒子对撞机来进行基础研究。杨振宁并非不想回家,但当他回家时,他能做些什么呢?他不能做军事研究。他只能在大学任教一辈子。对他来说,这是对天赋的浪费。

相反,杨振宁在美国大展宏图,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引领了世界物理学潮流,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进而把最高水平的科研带回中国,促进了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其价值反而更大。

对于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来说,不关注他的科研成果,反而对其私生活指指点点,这种视角本身即是谬误。

一个懂得物理学并真正渴望探索宇宙的人将对杨振宁有着绝对尊重和钦佩。

杨振宁获

2000年,《自然》杂志评选出了过去千年中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其中杨振宁位列其中。除他之外,其他人都是活在教科书里的人: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居里夫人,波尔,海森堡等等……

杨振宁是唯一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就是唯一。

杨振宁获

中国人异常推崇霍金,每每给霍金冠以人类最聪明大脑的称号,其实这是一个误读,霍金固然伟大,但他跟杨振宁并不是一个级别的物理学家。

霍金去年去世时,大家一致认为他是'第二个爱因斯坦'。但准确地说,能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的,是杨振宁。

他主要的贡献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让他获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第二个是规范场理论。

大家都知道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让他获奖的是宇称不守恒理论。

'宇称不守恒'已经很牛,但跟杨-米尔斯理论比起来,又是小巫见大巫。

关于这个,杨振宁自己有一个比喻。

他说:通常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10年之间最重要的物理学文章。那如果你问'宇称不守恒'是不是当时10年之间最重要的文章呢,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所以它得到诺贝尔奖,是所有的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规范场(杨-米尔斯理论)的研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可是我想你要是去问内行的人,现在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规范场的重要是世纪性的重要,不只是10年的重要。就是它要长期下去到21世纪、到22世纪还是重要的,因为它把一个基本原则给找出来了。

也就是说宇称不守恒是十年的文章 ,而杨-米尔斯理论是一百年两百年的文章。

这个理论到底讲什么呢?

理论很复杂,但讲起来也不麻烦,就是我们的物理研究,其实就是要解释上帝创造万物的规则。

杨振宁获

大家的共识,上帝创造世界,一定是遵循一个简单而又美的理论,而不是一堆理论,所以要找到一个能够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理论。

在这个领域里,牛顿解释了引力,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了电磁力。但这两个解释相互矛盾。

因此,爱因斯坦用狭义相对论来放置电磁力,用广义相对论来放置重力。

但就在那时,人类撬开了原子核,发现了两个新的力量:强力和弱力。

接下的工作就由杨振宁来完成了,他用杨-米尔斯理论来描述强力以及弱力和电磁力。

换句话说,世界上四种力量中的三种可以用杨-米尔斯理论来描述,只有引力不能用杨-米尔斯理论来描述。

如果物理学的终点是证明1+1等于2,杨振宁证明1+2等于3。

等我们统一了所有的力,就能真正掌握宇宙的奥秘,就能真正利用宇宙给我们的一切。就能控制虫洞、黑洞,开始宇宙级的征程。我们才会不永远被困在地球上。

杨振宁获

事实上,人类对杨振宁成就的认识并不充分,他的很多理论要到很多年以后才有人理解。

知道了这个,就知道杨振宁的地位了,他是排在牛顿爱因斯坦以及麦克斯韦之后的物学家,是有可能进物理史前五的物理学家。而霍金,可能还进不了前五十。

杨振宁获

丁肇中老师评估杨振宁:杨振宁是20世纪伟大科学家之一, 当人们回顾20世纪物理发展主要里程碑时马上就想到1.相对论2.量子力学3.杨振宁.

1994年,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颁奖仪式上的颁奖词:'这一理论模型可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造诣比肩,并必然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

有人说:'50年代的物理学,是杨振宁的天下。他完全有资格再获得一个诺贝尔奖。'

杨振宁用他毕生的才智告诉世人:中国人做起科学来,一点都不比西方人差。

杨振宁获

中国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杨振宁做出这么大的成就?

跟同时期的物理学家相比,杨振宁有一个特别的优势,他的数学特别好。

大家都听过杨振宁与李政道之间的事情,他们之间的事情只有当事人知道。但大家也清楚,两人分开后,杨振宁在物理上继续前进,做出了更多更重要的理论,而李政道后面的成就就不太高了。

杨振宁获

这是为什么呢?

杨振宁认为是数学的原因。他说:'政道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可是洞察力与数学能力略逊一筹,所以一九六二年以后文章虽写得很多,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没有大影响。'

数学在杨振宁的物理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他研究物理学的对称性问题,就使用了群论这个数学工具。而当时的物理学家对群论都持怀疑的态度。

那杨振宁的数学为什么特别好呢?

杨振宁获

这跟他的家庭有关。

杨振宁说: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堪称奇迹中的奇迹的是,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振宁从小热爱数学,他经常在父亲的书架上翻看一些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

有意思的是,父亲杨武之却不太赞成杨振宁过多的学习数学,因为他认为数学不够实用,像诺贝尔就没有设数学奖。

可杨振宁已经深深迷上了数学。

1983年,杨振宁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时,就专门提到了一个人。

杨振宁获

他说:'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你们也可能见过这个智力测验题。它是把一个盒子分成16个正方形格子,其中15个格子各填上一个方块,一个是空的。

你可以来回移动这些方块。这些方块开始是杂乱无章的,要求你把它们移动成某一特殊状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难题。

我相信你们见到过,而且一定在香港流传很普遍。但是,如何移动以及是否能从最初的状态达到所要求的状态,就需要运用奇偶排列的概念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如果某人有数学天才并且喜欢解决这种问题,那是很幸运的。他或她应该尽可能广泛深入地钻研下去,从而培养这种兴趣。'

可以说,杨振宁就是被这样的数学谜题给吸引了,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以后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刘薰宇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跟教育家,事实上,他跟杨振宁的父亲还是同学。

刘薰宇非常擅长进行数学教育,中国那个年代的科学大师基本上都受过他的影响。

杨振宁获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有一个问题,他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在条件那么差的时候,中国反而出现了一批大师呢?

是不是跟他们使用的教材特别优秀呢?

因为是中国数学家写的,所以里面有很多中国的数学妙题。

杨振宁获

刘薰宇教学经历丰富,大中小学的讲台都站过,学生都特别喜欢他的数学课,因为太有趣了。他把自己的教学所得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后来就结集成了一套书,就叫《刘薰宇数学》。时序转到21世纪的今天,这本书竟然成了全网抢购的畅销书。因为它让很多孩子爱上了数学,不再害怕数学。

杨振宁获

杨振宁获

如果家里有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就可以为孩子买一套,只要69元,让孩子从此爱上数学,这套书就能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