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wsyqn 2019-12-18

1958年8月5日,艺术史家李霖灿先生,和往常一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做着四十年都热衷的读画工作,这一天,他读的是北宋名画《溪山行旅图》。据他记载:“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的名款赫然呈现。”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化为了永恒。千年名画《溪山行旅图》的作者就是北宋大画家范宽,从此有了更加坚实的依据。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范宽,(950—1032)

宋代绘画大师,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他性情宽厚,为人大度,不拘成礼,崇尚道家,喜欢饮酒,隐居在终南山中,终日与山林为伴,画山水始师李成,又师荆浩、关仝。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大约作于1000年,当看到这样的宏篇巨帧,让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溪山行旅图》是全景式高远构图的典范。迎面高耸矗立的山峰,雄伟壮丽,气势迫人,占据画幅约三分之二,使原本平远之境顿显高妙,一种宏大壮阔、高峻巍然的磅礴之势让观者由然而生。刀削壁立的山岩顶部,置有丛林浓密而深厚,遥遥望去,浑厚华滋。飞天而下的悬瀑让人更增仰视之感,半山的道观缩短着神化与现实的距离,山脚的行旅让人回到了熟悉的生活中。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描绘的是秦陇一带终南山区夏秋之际的景色。沿着《溪山行旅图》中轴线,近景、中景、远景构图奇特,章法突兀。在中轴线下方约三分之一处,有不太明显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几棵松树,虚化的云雾缭绕的大山下部,隐隐的出现中轴线十字形构图。把目光放在最高一棵松树的树尖,往上是高耸入云的巍巍大山,也是本幅画的远景,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二。主峰在左右侧峰的拱卫下更增凝重壮伟,领袖群伦。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雄强浑厚、壮丽浩莽的气概,画面充满了一种刚劲有力的阳刚之美。山顶丛林一簇簇密密实实、层层叠叠、起起伏伏,莽莽苍苍,或三或五的用墨色轻重不一的点描绘出密林,这样“千树万树不知几株”的效果跃然纸上。这种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正是范宽”师造化“而来。主峰与右侧峰间形成了依山傍峰的山涧,凹处的岩隙之间,飞瀑如练,直落而下。范宽采用浓黑重墨,以留白的方式挤出了一条从高山中来,从天际中来的细长瀑布,在阳关三叠的节奏感中,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贴切的写照。这座巨大的山峰在与中景大山脚连接时,范宽采用了由实转虚的描绘手法,如白云绕过山际,山峰变得更加雄伟高大,瀑布如入深涧,深不可测。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中景中的建筑形体不大,隐于高树茂叶之后。建筑物的屋脊、 斗拱、柱栏、山墙,都依稀可见。亭台结构严谨,用笔端正沉稳,有道观的特征。中景的土石相杂,生长着茂密的树,有说是柿子树。范宽采用夹叶法描绘高低错落、粗细不一,久经风霜、盘根错节的浓密茂林。中景右边的树密而复杂,左边少而多姿。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近景在巨石和上方的树林之间出现了一条曲折蜿蜒的山路,山路沿着缓缓的溪流伸出画面,在山路的右侧一队行旅沿路从右向左而行,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手拿鞭子的人,此人坦露右肩,腰中系着腰带,头部向后看着,似乎在招呼同伴,四头毛驴紧随其后,驮着行李,毛驴后一人头裹包巾,手拿鞭子,背上背着货物。范宽将这一队行旅刻画得极小,在高山密林的背景下,让观者产生“恍然如行山阴道中”的感受。而溪流与山路蜿蜒而去,右高左低,打破了中轴线构图中,纵横垂直的弊端,画面在堂堂正正之中,没有固执而呆板,符合了人们审美的需求。行旅最后一人隔着树叶之后,就是李霖灿先生发现“范宽”自题之处。《溪山行旅图》的构图比例也是极耐人寻味的,纵横比为2:1,高低近景、中景、远景比例基本为1:3:9,这一比例彻底地颠覆了过去的绘画模式,人在大自然面前何其渺小。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近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极为推崇北宋时期大画家范宽,画风亦深受范宽浑厚华滋的影响,且作《仿范宽笔意》以示敬重。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有一斋号”十师斋“,排在第一的是范宽。对中国古画深有研究的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评《溪山行旅图》为铭心绝品。徐悲鸿更是推崇此画,他说:“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全幅整写,无一败笔。北宋人治艺之精,真令人拜倒。”

宋代第一书画名作——《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明代时被书画家董其昌所得。清初,又经收藏家梁清标之手,转入乾隆皇帝内府收藏,乾隆皇帝在画的正上方盖了一方宝印。1949年,这幅画随故宫其他珍品被带至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