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让我走上集邮之路

 过往邮客 2019-12-18

很多人回忆自己开始集邮的经历时都有“偶然”的机遇,我却不然,集邮于我,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这是因为,我儿时住在北京,离伯父家不远,伯父在新中国成立前就集邮,我又经常去他家玩,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邮票。再加上三个哥哥中有两个也集邮,因此对邮票并不陌生。

虽然如此,我开始集邮却是在10岁以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父亲因工作调动到了东北边陲小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时隔不久,母亲、姥姥和我举家搬到牡丹江。

三个哥哥一个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留学,另两个哥哥留在了北京。外地有了亲人,也就开始有了通信的往来,有来信,就有了邮票的来源,也就有了集邮的条件,除了父亲、母亲的亲属、朋友、同事,哥哥们也通过信件保持着联系。

父母对哥哥们格外的关心,那时没有手机、互联网,信件是互通信息、相互问候的主要渠道。

除了父母亲自写信外,哥哥们来信的时间稍微迟一些,就会叮嘱我,写封信询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来信,其实据上封来信还没有一个月。

信渐渐多了起来,在家里,没有人跟我争,信封都是我的,自小深受集邮氛围熏陶的小学生,理所当然地开始集邮了。

说起我拥有的第一枚邮票,记忆中好像是纪44《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

为什么这套邮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我爱画画,这套邮票设计的中国特色椭圆形拱门边框、五种不同的色调以及拱门中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主图深受我喜爱。但是这套邮票共5枚,除了前2枚外,后面3枚都是高面值,很难搞到,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配成套。

到小学快要毕业那年,屈指可数的其他班一位集邮的同学找到我想转让他的集邮册,里面有好多我没有的邮票,价钱也不贵,我的欲望被勾起来,跟父亲商量,父亲一句“集邮就是收集邮票,买还算什么集邮”给我打发了。

当时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工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生活费用以分为计量单位的时候,哪有计划外的钱买邮票。后来我理解了父母的苦心。

集邮不久,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五组纪念邮票纪念这个盛大的节日。

当时收集到较早的是第一组、第三组和第四组。

第一组突出毛主席、马克思、列宁及世界和平主题,辅以北京天安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及地球,中间用一条红色横标显示邮票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设计近乎完美;第三组用八枚邮票展示新中国建设成就,以中国传统的纹饰构成圆形边框,主图为8个方面的建设成果,整体及每枚邮票色彩之协调,风格之统一,内容之丰富,令人爱不释手;第四组以中国年画的风格描绘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举国欢庆的热烈场面,给人以前两组邮票完全不同的感觉(见图)。

几组邮票设计风格迥然不同,使我对收集这几套邮票达到痴迷的程度。

由于这几套邮票大都有高于平信邮资的邮票,收集起来难度非常大,即使第三组的8枚邮票都是8分面值,全靠来信收全也非易事,何况当时根本不知道还有第五组“开国大典”。

记得这几组邮票收全是好几年以后的事,还是在亲戚的帮助下完成的,尤其是“开国大典”,忘记是谁送我的,还是枚新票,那种踏破铁鞋觅得珍邮的欣喜若狂在心中荡漾了许久。

作者:王泰广

来源:中国集邮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