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刷爆B站,飙升9.9,这个卖房拍“烂片”的导演,杀回来了!

 timtxu 2019-12-18

这大概是最“嚣张”的电影开头:

导演信誓旦旦宣布:这部片,我希望能卖一个亿!

然而,现实很快打脸。

不仅没卖一个亿,这片子根本没有上映,没有发行,豆瓣也没有评分。

一毛钱没挣,倒赔了50万…

我们今天能看到它,是因为导演自己,注册了B站账号,上传了资源:《寻找手艺2》

2014年,北京。

张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他生活富足,年收入三四十万。

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已经买下两套房子。

他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家庭幸福美满...

这样的生活,似乎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可张景不这么看,他觉得,人活着,还得追求点梦想。

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仿佛受到上天的召唤一般,他突然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拍一部纪录片…

为此,张景卖了一套房子,买了一大堆二手的设备…

还组建了一个全是门外汉的草台班子:

录音师,出发前一个星期,才学会使用录音设备;

摄影师,刚拍6天,就因为家里有事,跑了。

无奈之下,司机接过摄像机,摸索着边学边拍…

还有导演本人,完全没有拍过片,充其量,就是一个纪录片爱好者…

导演说:咱们要拍伟大的纪录片。

这话除了导演本人,没人信。

但也就是这3个人,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寻找传统手艺人,记录下他们精工细作的瞬间…

甘肃的羊皮筏子、新疆的英吉沙小刀、西藏的经板印刷、云南的油纸伞、贵州的枫香染、安徽的宣纸、山东的面花…

这就是:《寻找手艺》

这部5集纪录片的确是拍成了,但这个草台班子,实在太业余了。

没钱做特效,字幕特别丑,插曲从头到尾只有一种乐器…

正片的部分,就好像拍摄花絮一样,到处都是“穿帮”镜头:

比如,明明在拍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老爷爷。

但画面的左边,却突然出现一个神情专注、头戴耳机、手拿话筒的男人…

原来这就是本片的导演,正职是司机的摄影师,竟然把导演也拍进了画面…

比如,明明在拍摄制作羊皮筏子的画面,镜头切了几下...

却突然看到:手艺人面前,竖着一台摄像机,摄像机前,还跪着个男人…

仔细一看,又是导演本人…

所以,5集纪录片看下来,观众们对导演已经非常熟悉…

片中,还有很多荒唐事。

比如,他们找到的第一个拍摄点,是河北的石雕。

但因为对片场的拍摄工作并不了解,去了之后,大家手忙脚乱…

机器架好了,手艺人也准备好了,但根本不知道拍什么。

所以,这个部分,竟然只有几个镜头,一闪而过…

这部片子真正记录下的第一个手艺,是山西一家针灸馆,刺络、针灸疗法。

选择拍针灸,是因为团队中的摄影师小蒋,刚好鼻炎犯了,要治病…

更让人发懵的还在后边…

治疗师熟练地在小蒋鼻子上扎了几下,小蒋心满意足地点头:扎下去的那一瞬间就通了!

鼻炎治好了,导演突然在解说词中宣布:小蒋,治好鼻炎就退出了拍摄…

于是,才有了司机兼任摄影师的这一幕,让人觉得既好笑,又心酸…

团队到达甘肃时,要拍摄当地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

他们很顺利地拍下了缝制羊皮、吹气、灌油等制作过程。

等羊皮筏子下水,你以为接下来就是摄制组一行人乘坐筏子的高潮戏,画面却突然一转…

导演旁白:坐筏子有点贵,为了省钱,我们就靠想象来漂流黄河吧…

一般的纪录片,视角比较客观,内容也会紧贴主题,解说词比较正经。

但这部纪录片,却充满了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即兴表达…

比如,司机兼摄影师,刚刚适应了拍摄,就诗意大发,盯着麦穗拍了几分钟…

又忽然把摄像机搁在车前,要拍拍风…

比如,团队一行人到达西藏,导演沉醉于高原壮丽的美景,思念起自己的女儿,于是任性的在解说词里,为女儿念了首诗:

青稞,多好听的名字;

夜晚,多美丽的月亮…

除了表达情感,导演还很会自我剖析…

他们在西藏找到了一位制作佛像的手艺人:土旦。

他制作的佛像栩栩如生、精致庄严,找他制作佛像的人有很多。

可是,土旦依然没攒下什么钱。

因为,土旦每年都会向寺庙捐赠,动辄就是几十万…

讲到这里,导演突然用敬仰的语气说:

在土旦面前,我突然觉得很惭愧。

原以为卖了房子做纪录片是很了不起的行为,但实际上,追求的还是回报…其实仍然是为了钱。

B站的弹幕上,人人都在夸这位导演:可真实在。

老实说,从纪录片的角度看,《寻找手艺1》根本算不上一部好的作品。与其说是纪录片,其实更像导演本人的旅游VLOG…

它制作粗糙、内容散乱、节奏忽快忽慢、还充满各种“意外”。

但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气质,让它从众多主流纪录片中脱颖而出…

这部《寻找手艺》于2017年登陆B站,播放量至今已经达到177万,弹幕11万,豆瓣评分8.9,无数人为它叫好…

有网友评论:真的很粗糙很质朴,竟然就是因为这份质朴,手艺人也好、拍摄者也好,变得异常可爱、温暖。没有特意的包装,只是因为一次次不期而遇,而记录下的质朴真实的故事,很感人。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云南。

他们找到了一位制作油纸伞的手艺人:坎温。

这位老人,年过八十,是当地村子里,最后一位会做这种伞的人…

这种油纸伞,制作耗时很长,而且又大、又笨重,早就没人愿意用了…

但坎温,日复一日地坐在墙角,手里不停地忙活:削伞头、打磨伞骨、固定伞架…

到了黄昏,他才停下来,休息一会,抽上一口烟…

制作伞骨的最后一步,是用棉线,把伞的骨架固定起来,但这次,坎温却突然失手,伞架崩开了…

坎温一愣,这位已经做了几十年伞的老手艺人,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竟会失手…

于是,重新绕线,再固定…

谁知,又崩开了…

直到第八次,坎温才终于把伞架固定…

这个过程,折腾了有七八分钟。

这期间,镜头始终就这样对着他,没有言语,也没有移开,就这么静静的等待…

你能感受到摄像机背后的耐心与温柔…

伞做好了,导演买下了它。

还把做伞的视频,传到网上,坎温剩下的三把伞,也被买走了…

老人很开心,脸上带着止不住的笑意,把每把伞,都重新整理一遍…

坎温的伞卖出去了,但张景的这部片子,可没有这么幸运。

《寻找手艺》拍好后,没有电视台愿意买下这部“粗制滥造”的纪录片,也没有公司发行…

无奈下,张景只能把这部片子传到B站上,成为了一名UP主。

没想到,这部没人要的纪录片,居然在B站上大火,B站评分高达9.9,赢得了无数网友的喜爱和称赞…

今年10月18日,《寻找手艺2》又悄悄出现在张景B站的主页上。

这次的续集只有1集,片长76分钟。

你会发现,画面精致了,也不再有穿帮镜头,色调非常讲究…导演的技巧和手法,都成熟了。

这个草台班子,越来越像样,但还是没有上映,也没有公司发行…

导演的豆瓣账号上,发布了一篇拍摄《寻找手艺2》的心得和体会:

一年后,土豆出来了,老农民兴高采烈地带着土豆去找这些大佬,B哥看了看土豆,没说话,光哥看了看土豆,没说话,快哥看了看土豆,没说话,豆哥、优哥看了看土豆说,我们已经不投资土豆了.....

他把自己比作老农,种出的土豆就是《寻找手艺》系列,至于其他的故事,请大家自己脑补…

收到赞赏,张景还特地发文感谢

续集中,导演找回了曾经的团队,对四年前拍摄过的手艺人,进行回访。

他想知道,《寻找手艺1》拍完四年了,也大火了一次,手艺人的生活被改善了吗?

山东的刘新文,做陶器十几年了。

他生活的镇上,最辉煌的时候,有四五百人在做陶器。

而现在,只剩他一人。

本以为,《寻找手艺》的大热,能带动刘新文的陶器事业…

而实际上,刘新文做的陶器,越积越多,堆满了整个院子,无人问津…

会编斗笠的潘存家,是当地技术最好的,他能把竹子削得像纸一样薄。

在政府的撮合下,他还收了一个徒弟。

而现在,他编斗笠的技艺,依然熟练。

可是,他已经没有徒弟了…

雷英华,会做特别好看的面花。

她做的馒头,香软白嫩,又大又圆。

她做的面花,栩栩如生、精巧生动…

四年前,雷英华的馒头店是租的房子,而现在,她买下了那栋三层小楼。

不过,导演在解说词中老实地承认:这和那部纪录片,没有任何关系…

卖掉一套房子,耗时126天拍摄,打磨2年制作出的《寻找手艺》,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改善手艺人们尴尬的处境…

张景意识到,区区一部纪录片,什么也无法改变。

这些努力,似乎没有任何意义。

真的没有意义吗?

做伞的坎温老人,2017年去世了,当地再也没有人会做伞了。

他打磨伞架、一次又一次固定伞骨的样子,成为最后的影像…

新疆的胡大拜尔地,是一种神秘乐器,巴拉曼的传人。

他会演奏许多即将失传的乐器,他唱出的民族小调,旋律悠扬、歌声饱满而富有热情…

四年后,团队们再次来到胡大拜尔地家里。

却得知一个噩耗:这位能歌善舞的老人,出车祸去世了…

他的家人们,围在一起,看着纪录片中,老人深情款款弹琴唱歌的样子,失声痛哭…

会吹巴拉曼的人,又少了一个。

那首婉转悠扬的民族小调,成为最后的绝唱,回荡在漫天黄沙里…

与《寻找手艺》的真实、质朴相比,续作还多了点伤感。

甚至夹杂了一些,对于时间流逝、物换星移的无可奈何、感慨万千…

我们都知道,许多传统手艺,因为制作效率低、实用价值低、没有市场,都在逐渐失传,慢慢消失…

但这些手艺、和手艺人的故事,有这样一个机会得以被记录、被看到,就是这部系列作品最大的意义。

这部纪录片因为没有商业价值、没有市场,目前仍无人关注。

既没有赚到钱,张景成为一个伟大纪录片导演的梦想,也破灭了。

但他说:我们不会放弃,《寻找手艺》会一直拍下去。作为纪录片导演,我能把一些有意义的、能体现中国人精气神的东西找到,让更多人看到,这就是有意义的。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宁可借钱也要去拍这种没人要的“烂片”,张景这种行为,真是太傻了…

但作为观众,我庆幸有张景这样的“傻子”,还愿意坚持,用真诚的作品去打动人心…

片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是张景用来形容手艺人的。

但用来形容张景,也同样恰如其分:

森林里的一棵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

但如果没有他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