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 2019-10-11 17:21:05 本内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权威认证
王俊宏 主任医师 儿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两面针,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中文名:两面针 别名:入地金牛、双面刺、山椒、下山虎 采收时间:全年均可采挖 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 入药部位植物根、茎、叶。 用法用量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禁忌不能过量服用;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炮制方法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植物种属芸香科植物两面针。 植物形态特征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长7-15cm;小叶3-11,对生,革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无毛,上面稍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4数;萼片宽卵形。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顶端正具短喙。 分布区域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