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红尘,必然受到各种人事的约束;于四方,无时无刻都有数不尽的烦恼。人世间总有爱恨离愁,生活中缺不了酸甜苦辣。有时想放任地面对一切,又处处如履薄冰;有时想勇敢地回击,又恐势单力孤。活着就是很难,却依然要挑战,北宋一位诗人一直就是这样左右为难。可是忽然有一天,苏轼自嘲是愚人,闲来读书几卷,却将功名疏懒。 南乡子·自述 宋代: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愚。 苏轼四十多岁时曾在徐州做过地方官,有一个初秋的黄昏,苏轼在书房看书有些困倦,就在碧纱帐里睡了一觉。秋风微凉,却吹不尽浓浓的睡意,苏轼打着哈欠,却继续躺在凉席上不愿动弹。“一枕清风昼睡馀”,表现出词人的内心安宁,也描述了环境的幽静。 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与百姓同甘共苦。曾经有一次徐州发生水灾,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并不断上涨,眼看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们都争着逃出城去避难。此时的苏轼却临危不乱,一面指挥抗洪抢险,一面安慰大家不要慌乱。为了抗洪,苏轼过家门而不入,终于与百姓们一起共度了难关。 类似的事情很多,徐州在苏轼的治理下,民风淳朴、路不拾遗,也很少有什么诉讼。所以苏轼感觉外面公堂一片寂静,意味着自己不用上堂处理公事了,又是一个清闲而惬意的黄昏。先生于是沏上一壶茶,悠闲地“读尽床头几卷书”。一个“尽”字,淋漓尽致地烘托出了一种恬淡超脱的氛围。 下片开始议论,“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这位大文豪竟然也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也许他自己也感到有些淡泊名利了。或许他实在是一种内心的窃喜,此后如果隐居山林,就彻底毫无挂碍了。想到这里,诗人仿佛已经策马扬鞭远离了红尘大道,也好像正在终上与王维吟诗论禅,纵情高歌。 苏轼心里觉得的,虽然眼下还没什么太多的繁杂事情,但不敢保证那个糊涂皇帝也许一觉醒来,又下一纸调令,不知又要把他再贬到何方。于是诗人又开始有些惆怅,心想还是“搔首赋归欤”好一点。 苏轼最后开始自我调侃,“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愚。”假如有人问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过是一个愚字罢了。郑板桥曾说过难得糊涂,他其实知道要在乾隆皇帝面前装糊涂真是很难。而苏轼却说“占得人间愚”,虽然异曲同工,却另有深意。 苏轼曾经胸怀凌云壮志,惟愿大展宏图。可是被贬之后就开始与僧道交往,向往庄老佛禅,思想上也逐渐地淡泊。于是他虽在任上,其实也是以王维为标杆,尽力地摆脱世俗的困扰。所以他自称愚人,其实不是为了韬光养晦,而是为了有一天能真正地归隐,享受田园山水之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