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前,他11岁进入中科大,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现在怎么样了

 qqwwjj 2019-12-18

文/文墨

40年前,他11岁进入中科大,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现在怎么样了

他们三位“神童”,谢彦波比较特殊,之所以说他特殊,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通常情况下,我们眼中的“神童”,应该是属于早慧的那种,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孩子2岁识多少字,4岁看了多少书。可是,谢彦波恰恰相反,由于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6岁时说话还不熟练。

按理来说,谢彦波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一名医生,让人怎么也想不通。其实,谢彦波1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照看他,就被父母送到乡下和奶奶一起生活了几年,直到要上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

回到父母身边的谢彦波非常腼腆,与父母有一种陌生感,平时不爱说话,甚至连第一人称“我”也不会用。如果饿了就说;“彦波要吃饭!”为此,他的妈妈叹气说:“这孩子,像个榆木疙瘩,长大准没出息!”

40年前,他11岁进入中科大,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现在怎么样了

谢彦波上小学后,开始时的表现令老师很失望,老师提问他,他也不回答,仍然不喜欢说话。为此,老师把他在校的情况告诉了家长。后来,他的爸爸想了个主意,给她讲了《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谢彦波问道:“小木偶遇到那么多麻烦事,为啥临走前不问问大人呢?”爸爸说:“因为它不爱说话,所以就没跟大人打招呼。”

也就是从爸爸讲了这个故事以后,他变得要比以前活泼了。就在他上二年级时,有一天,爸爸检查他的作业,发现他竟然在做高年级数学题。爸爸感到很惊讶,于是他说:“五年级班里上课,我在一旁听了一遍就会了!”

这时,谢彦波的爸爸觉得儿子不一般,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从那以后,他开始辅导儿子自学。别看谢彦波年龄不大,自我管理能力还很强,每天什么时间起床,都完成哪些任务,都做了计划,并且坚持执行,休息时,就到外面玩滚铁环。

就这样,他在上小学期间,就学完了高中的数理化,并且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还参加了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小学刚刚毕业的他,因此出名了。中科大有关人员知道这一情况后,派专人对谢彦波进行面试,结果发现他掌握的知识已经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所以决定录取他进中科大少年班。

40年前,他11岁进入中科大,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现在怎么样了

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合影

谢彦波也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级第一届少年班学生,当年他才只有11岁。后来,在中科大流行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谢彦波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这也充分说明他当时就是一个孩子,虽然学业上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但心智还不成熟,甚至还需要有人照顾,根本不符合一名大学生应有的年龄特点。

即使这样,谢彦波学业上还很顺利。15岁到中科院读物理学硕士,18岁又师从中科院周光召院士读博士。大家原以为他20岁就能获得博士学位,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由于他没能和导师处理好关系,博士学位没有拿到手,但一路顺风顺水的他并不甘心,转而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师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

40年前,他11岁进入中科大,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现在怎么样了

菲利普·安德森

但是,他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仍然不是很顺利。就在他要毕业时,和导师关系僵化,因为博士论文一直通不过,最终还被意外遣返回国,博士学位仍然没有获得。这让谢彦波十分沮丧,之后以硕士身份入职中科大,成为一名老师。接下来又娶妻生子,过上平淡的生活。最终没能取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40年前,他11岁进入中科大,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现在怎么样了

回顾谢彦波的成长经历,我们在承认他是“神童”的同时,也不得不看到“神童”背后带给我们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的成长是有秩序的。“神童”的培养就等于打乱了他的成长节奏,这不符合人的正常成长规律,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蔡元培先生在辞去北大校长时写过这样一句话:“杀君马者道旁儿。”也就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给你马鼓掌的人。由于旁观者的过分厚爱和期待,才让骏马奔跑到超出极限而死亡。

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虽然作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也不应该拔苗助长,剥夺孩子的童年时光,否则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正常的情商,会影响孩子后来的发展。

其次,父母不管工作多忙,孩子最好还是由自己来带,亲子关系的培养从小就应该开始。心理学家李玫谨教授说: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在0-12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最重要的依恋阶段,所以这个心理抚养必须要父母去做。

我们从谢彦波的童年成长经历来看,如果他一直在父母身边,可能就不会出现6岁说话还有问题,性格腼腆内向。从乡下回来后,他和父母还有一种陌生感。由此可见,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是何等的重要,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其他人是无法取代的。亲子关系从小建立的不好,家长对孩子后续教育也容易出现问题。

40年前,他11岁进入中科大,滚动一只铁环去报到,现在怎么样了

最后,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策略和方法,不能因为孩子一时表现不佳,就非打即骂,教育孩子要像对待一株幼苗一样,小心呵护,用心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事实上,70年代,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多数都采用非打即骂的方式。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但是,谢彦波的父亲在教育引导他时,却回避了这个问题,通过讲故事明道理的方法,让谢彦波领会到了应该活泼开朗爱说话。

总之,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都会有很多个选项,选择哪一项取决于父母,选对了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选错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